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伴糜烂是常见消化系统疾病,病因包括Hp感染、不良生活方式、药物、精神心理因素,临床表现有腹痛、消化不良等,诊断靠胃镜和Hp检测,治疗分针对病因和对症,大多预后好,若病因持续可能反复或发展为其他病变,需定期复查。
一、定义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伴糜烂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是在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基础上,胃黏膜出现了糜烂的情况。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是指不伴有胃黏膜萎缩性改变、胃黏膜层见以淋巴细胞和浆细胞为主的慢性炎症细胞浸润的慢性胃炎;而糜烂则是胃黏膜上皮受到损伤,出现了浅表的破损。
二、病因
1.幽门螺杆菌(Hp)感染:大量研究表明,Hp感染是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伴糜烂的主要病因之一。Hp可通过其产生的尿素酶分解尿素产生氨,中和胃酸,损伤胃黏膜屏障;同时,Hp的某些毒素等可直接破坏胃黏膜上皮细胞,引发炎症和糜烂。在不同年龄、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中,Hp感染的几率不同,例如生活在卫生条件较差环境中的人群,感染Hp的风险相对较高;有不良饮食卫生习惯的人群,如共用餐具等,也易感染Hp。
2.不良生活方式
饮食因素:长期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如辣椒、油炸食品等,会反复刺激胃黏膜,导致胃黏膜损伤,引发炎症和糜烂。长期大量饮酒,酒精会直接损伤胃黏膜,影响胃黏膜的修复和防御功能,增加患病风险。对于不同年龄的人群,年轻人可能因社交等原因更容易出现不良饮食饮酒行为;老年人若有长期不良饮食习惯,也会增加患病可能。
吸烟:吸烟产生的尼古丁等成分可影响胃黏膜的血液循环,降低胃黏膜的抵抗力,促使胃黏膜发生炎症和糜烂。无论哪个年龄段的人群,吸烟都对胃黏膜健康不利,长期吸烟者患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伴糜烂的几率较不吸烟者高。
3.药物因素: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如阿司匹林等),这类药物会抑制胃黏膜前列腺素的合成,前列腺素具有保护胃黏膜的作用,其合成减少会导致胃黏膜屏障受损,容易引发胃黏膜的炎症和糜烂。不同年龄使用此类药物需谨慎,老年人肝肾功能相对较弱,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更易出现胃黏膜损伤等不良反应;儿童一般应避免使用此类对胃黏膜有损伤的药物,除非有严格的用药指征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4.精神心理因素:长期精神紧张、焦虑、压力过大等精神心理因素可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影响胃肠道的运动和分泌功能,导致胃黏膜血流减少,黏膜屏障功能下降,从而诱发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伴糜烂。不同性别在面对精神心理因素时可能有不同的表现,女性相对更易受情绪影响出现此类胃肠道问题;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如青少年可能因学习压力,中年人可能因工作压力等,都可能因精神心理因素引发疾病。
三、临床表现
1.腹痛:多表现为上腹部隐痛、胀痛等,疼痛程度不一。不同年龄人群腹痛的表现可能有所差异,儿童可能表述不清,多表现为哭闹不安等;老年人腹痛症状可能不典型,容易被忽视。疼痛的发作时间无明显规律,可能与饮食、情绪等因素有关。
2.消化不良症状:如腹胀、早饱、恶心、呕吐等。腹胀可表现为上腹部饱胀不适,早饱是指进食少量食物就有饱腹感;恶心、呕吐可能在进食后或无明显诱因下出现。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如长期久坐缺乏运动的人,更易出现消化不良症状。
3.其他:部分患者可能有食欲不振、黑便等表现。若出现黑便,提示可能有胃黏膜出血情况,需引起重视。
四、诊断方法
1.胃镜检查:是诊断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伴糜烂的重要手段。通过胃镜可以直接观察胃黏膜的情况,明确是否存在糜烂、炎症等病变,并可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活检,以进一步明确病变的性质等。不同年龄人群进行胃镜检查的耐受性不同,儿童进行胃镜检查可能需要在麻醉等辅助下进行,要充分考虑儿童的安全和舒适;老年人进行胃镜检查需评估其心肺功能等情况。
2.幽门螺杆菌检测:常用的检测方法有尿素呼气试验、胃镜下组织活检快速尿素酶试验等。通过检测是否存在Hp感染,有助于明确病因,指导治疗。例如尿素呼气试验无创,适合各年龄人群,尤其是儿童相对更易接受;但对于严重心肺疾病等不适合做胃镜的老年人,尿素呼气试验是较好的检测方法。
五、治疗原则
1.针对病因治疗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治疗:如果检测出Hp感染,通常需要进行根除Hp治疗,一般采用质子泵抑制剂联合铋剂联合两种抗生素的四联疗法。但要根据患者的年龄、基础疾病等情况选择合适的抗生素等药物,儿童根除Hp需谨慎选择药物,避免使用对儿童有较大不良反应的药物。
调整生活方式:患者需改善不良饮食生活习惯,如规律饮食,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戒烟限酒等。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的人群都需要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生活方式的调整,例如青少年要引导其养成健康的饮食和生活习惯,老年人要根据自身身体状况逐步调整生活方式。
停用损伤胃黏膜的药物:如果是因药物引起,应在医生评估下停用或更换相关药物。老年人使用多种药物时,要特别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对胃黏膜的影响,需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方案。
2.对症治疗:对于有腹痛等症状的患者,可使用胃黏膜保护剂等药物缓解症状。如铝碳酸镁等胃黏膜保护剂可以中和胃酸,保护胃黏膜。但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用药,儿童使用胃黏膜保护剂需选择适合儿童剂型和剂量的药物。
六、预后
大多数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伴糜烂患者经过积极治疗,去除病因,改善生活方式后,病情可以得到缓解,预后较好。但如果病因持续存在,如Hp持续感染、不良生活方式未纠正等,病情可能反复,少数患者可能发展为萎缩性胃炎等其他病变。不同年龄、不同基础健康状况的患者预后有所差异,例如年轻、基础健康状况良好的患者预后相对更好;老年人若有其他基础疾病,预后可能相对复杂一些。同时,定期复查胃镜等检查有助于监测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