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指肠息肉的症状及危害

来源:民福康

十二指肠息肉部分无症状,部分有消化系统症状(如上腹隐痛、胀痛、恶心、呕吐、消化不良)及出血相关症状(大便隐血阳性、黑便或呕血),其危害包括影响消化功能(致长期营养不良、胃肠功能紊乱)、有癌变风险(腺瘤性息肉可癌变威胁生命),且对不同人群有特殊危害,如儿童影响生长发育、老年加重营养不良易并发其他病、女性妊娠时症状加重及影响内分泌、男性易延误病情等。

一、十二指肠息肉的症状

(一)无症状情况

部分十二指肠息肉患者没有明显的自觉症状,往往是在体检或者因其他疾病进行内镜检查等情况时偶然被发现。这种情况在较小的息肉或者位置较为隐匿、对周围组织影响较小的息肉中较为常见,尤其在一些健康体检中通过胃镜检查偶然发现的小息肉,患者可能完全没有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不适表现。

(二)有症状情况

1.消化系统症状

腹痛:多为上腹部隐痛或胀痛,疼痛程度不一。如果息肉较大,可能会引起十二指肠局部的梗阻或者刺激十二指肠黏膜,导致疼痛。例如,当息肉生长到一定大小,堵塞十二指肠腔的部分通道时,患者会出现间断性的上腹部疼痛,疼痛可能在进食后加重,因为进食会刺激胃肠道蠕动和消化液分泌,进而刺激到息肉周围的黏膜。

恶心、呕吐:息肉如果影响了十二指肠的正常蠕动和排空功能,可能会引起恶心、呕吐症状。尤其是较大的息肉或者多发性息肉,更容易导致十二指肠排空障碍,食物在十二指肠内滞留,引起反射性的恶心、呕吐,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严重时可能含有胆汁。

消化不良:表现为食欲减退、上腹部饱胀感等。这是因为息肉影响了十二指肠的消化功能,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过程受到干扰,患者会感觉进食后胃部不适,消化功能变差。例如,患者可能进食少量食物就觉得饱腹感明显,而且食物不容易被消化,长期可能会导致营养吸收不良等问题。

2.出血相关症状

大便隐血阳性:较小的息肉如果引起黏膜轻微破损,可能会导致少量出血,这种情况通过大便隐血试验可检测出阳性,但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的黑便等表现。对于一些有定期体检习惯的人,可能会在大便隐血检查中发现异常,进而进一步检查发现十二指肠息肉。

黑便或呕血:如果息肉较大,导致黏膜破损较严重,可能会引起较明显的出血。出血量较少时,血液在肠道内经过消化液作用,大便可呈黑色(柏油样便);如果出血量较大,患者可能会出现呕血症状,呕吐物为暗红色或者鲜红色的血液。例如,当息肉侵蚀到十二指肠的血管时,就可能发生较大量的出血,这是比较严重的情况,需要及时就医处理。

二、十二指肠息肉的危害

(一)影响消化功能

1.长期营养不良风险:由于十二指肠息肉影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尤其是对脂肪、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长期的消化不良会导致患者营养摄入不足,出现体重减轻、消瘦、乏力等症状。例如,患者可能会因为不能很好地消化摄入的肉类、蛋类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导致身体缺乏必要的氨基酸等营养成分,影响身体的正常代谢和各项功能的维持。

2.胃肠道功能紊乱:息肉持续存在会干扰十二指肠的正常蠕动和消化液分泌等功能,进而引起整个胃肠道功能紊乱。可能会出现胃肠动力失调,导致便秘或者腹泻等情况交替出现。比如,十二指肠的正常运动节律被息肉破坏后,小肠的蠕动也可能受到影响,食物在肠道内通过的速度发生改变,就会出现排便习惯的改变。

(二)癌变风险

1.腺瘤性息肉的癌变可能:十二指肠腺瘤性息肉有一定的癌变倾向。研究表明,腺瘤性息肉的大小、病理类型等因素与癌变风险相关。一般来说,较大的腺瘤性息肉(直径大于2厘米)癌变的可能性相对较高。腺瘤性息肉中的绒毛状腺瘤癌变率比管状腺瘤更高。随着息肉细胞的异常增生,逐步发展为癌前病变,最终可能发展为十二指肠癌。例如,一些长期存在的较大的腺瘤性息肉患者,如果没有及时进行治疗,其患十二指肠癌的风险会明显增加。

2.潜在的健康威胁:一旦发生癌变,会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癌症的侵袭性生长会破坏周围组织和器官,还可能发生转移,转移到其他部位的器官后,会进一步加重病情,增加治疗的难度和患者的痛苦。例如,十二指肠癌可能会转移到肝脏、肺部等重要器官,导致这些器官功能受损,进而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预后。

(三)对不同人群的特殊危害

1.儿童患者:儿童患有十二指肠息肉相对较少见,但如果发生,可能会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因为儿童正处于身体快速生长发育阶段,营养吸收不良会严重影响身高、体重的增长以及智力发育等。例如,儿童可能会出现身材矮小、智力发育相对迟缓等情况,而且息肉引起的反复腹痛、呕吐等症状会影响儿童的进食和休息,进一步阻碍其正常的生长发育进程。

2.老年患者:老年患者本身各器官功能衰退,十二指肠息肉带来的消化功能障碍可能会加重老年患者的营养不良状况,导致其免疫力进一步下降,更容易并发其他疾病,如肺部感染等。而且老年患者对出血等并发症的耐受性较差,一旦出现大量出血等情况,病情可能迅速恶化,治疗难度增大。例如,老年患者如果发生十二指肠息肉引起的大量呕血或黑便,可能会因为机体代偿能力差而出现休克等严重并发症,危及生命。

3.女性患者:女性患者如果患有十二指肠息肉,在妊娠等特殊生理时期可能会面临更复杂的情况。例如,妊娠期间,由于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和胃肠道负担的加重,息肉相关的症状可能会加重,而且治疗上需要考虑对胎儿的影响,增加了治疗的复杂性。同时,女性患者如果因为息肉导致长期营养不良等情况,可能会影响内分泌功能,对月经周期等产生一定影响。

4.男性患者:男性患者如果患有十二指肠息肉,可能会因为工作等原因,在出现症状时容易被忽视,导致病情延误。例如,一些男性患者平时工作压力大,对自身出现的腹痛、消化不良等症状不够重视,没有及时就医检查,等到病情发展较严重时才就诊,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而且男性患者如果发生癌变,对家庭和社会的影响可能更大,因为他们往往是家庭的主要劳动力等。

阅读全文
了解疾病
腺瘤性息肉
腺瘤性息肉主要是指患者的结直肠内出现单个或多个大小不一的腺瘤,好发于老年男性,而且具有一定的家族遗传性,主要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了解详情
了解疾病
自测工具
行动指南
延展阅读
民福康 | 为用户打造的实用医典

十二指肠息肉会不会有癌变
李保双 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三甲
十二指肠息肉是不是会癌变应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析。 十二指肠息肉是起源于胃十二指肠黏膜上皮组织的良性肿瘤,该病通常不会引起明显的症状,患者往往是在检查中偶然发现。临床上,可将其分为腺瘤性息肉、增生性息肉、炎性纤维样息肉等,一般增生性息肉、炎性纤维样息肉属于良性,不会出现癌变现象。但是,腺瘤性息肉可能存
十二指肠息肉原因
李保双 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三甲
十二指肠息肉的病因还没有确切的结论,一般情况下和遗传、炎症刺激以及胆汁反流等因素有关。 1、遗传 十二指肠息肉具有一定的家族遗传倾向,家族中有十二指肠息肉病史的人患病几率较高。 2、炎症刺激 十二指肠若受到幽门螺杆菌的侵袭,可导致十二指肠黏膜损伤,引起黏膜上皮细胞增生,形成息肉。 3、胆汁反流 胆汁
十二指肠降部隆起是恶性几率大吗
李保双 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三甲
十二指肠降部隆起是恶性的概率一般较小,但还需结合实际情况分析。 十二指肠降部隆起可能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通常与良性病变有关,如十二指肠炎、十二指肠息肉、十二指肠囊肿、间质瘤等,而少数情况下可能是恶性疾病导致的,概率大概在5%~10%之间,通常和十二指肠癌、平滑肌肉瘤或其他转移性肿瘤等有关。但是,受
十二指肠球部粘膜隆起如何治疗
林森 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三甲
十二指肠球部粘膜隆起可能是十二指肠炎、十二指肠息肉、十二指肠癌等原因导致的,可以根据病因进行治疗。 1、十二指肠炎 避免或限制摄入可能刺激胃肠道的食物,杜绝饮用浓咖啡、含有酒精的饮料,以免损伤肠道黏膜。要改善生活习惯,避免吸烟,释放压力,有利于病情恢复。 2、十二指肠息肉 对于比较小的十二指肠息肉,
十二指肠息肉严重吗
司莉莉 副主任医师
南宁市中医医院 三甲
十二指肠息肉绝大部分是良性病变,主要是起源于十二指肠黏膜上皮组织的良性肿瘤,大多数十二指肠息肉患者没有症状,不算严重。但如果息肉比较大,有可能出现上腹部疼痛、嗳气、反酸、恶心、呕吐等症状。可以做胃镜下的息肉切除术,即可得到痊愈。
十二指肠息肉会癌变吗
崔方博 副主任医师
马鞍山市人民医院 三甲
十二指肠息肉可能发生癌变。一般在胃镜下发现十二指肠息肉后,应取得息肉组织进一步送病理检查明确诊断。有一部分息肉为良性,即腺瘤样息肉,这类息肉可能会进一步发展成恶性病变,但几率比较小。也有部分息肉在发现时已经成为恶性息肉。
十二指肠息肉
吴海武 主任医师
赣州市人民医院 三甲
十二指肠的息肉主要形成的原因可能是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也有可能是十二指肠炎症所产生的,炎性息肉需要进一步的完善组织病理学的检查。如果息肉比较大,可能需要采取内镜下的息肉切除,针对十二指肠的息肉,需要抑制胃酸的分泌、保护胃粘膜等治疗。
息肉
黄颖 副主任医师
宜春市人民医院 三甲
息肉是指人的上皮组织表面或者粘膜上生长出来的赘生物,它可以分为几种。如果由炎症的反复刺激导致的息肉,我们可以称为炎性息肉;有些是遗传因素有关的,那我们一般叫这种为肿瘤性息肉;还有其他原因不明原因的息肉。息肉是一种良性的肿瘤,在妇科里面经常常见的有子宫内膜息肉、宫颈息肉。
肠息肉
徐俊丽 副主任医师
西安市第一医院 三甲
肠息肉是指肠黏膜表面突出到肠腔内的隆起性病变,它是一个异常生长组织,包括肿瘤性和非肿瘤性病变。息肉大小形态相差比较明显,可能有蒂,也可能基底部比较宽广,而无蒂。明确病理性质后,可以加上病理诊断的名称,例如管状腺瘤、炎性息肉等。成人肠息肉大部分为腺瘤;腺瘤直径如果大于两厘米,约半数容易发生癌变,其中绒毛状腺瘤癌变率更高。
十二指肠息肉能自愈吗?
吴勤荣 副主任医师
鹰潭市人民医院 三甲
一般情况下,十二指肠息肉是不能自愈的。它的形成往往是由于患者长期的慢性十二指肠炎症的刺激而形成息肉,患者的治疗是需要通过胃镜底下进行的一个息肉切除术。对于比较小的息肉并且没有任何不适症状的,可以密切观察息肉的大小变化即可。然而如果息肉比较大引起患者有明显的不适感或者是伴有出血,所以一定要及时处理。
肠息肉
林少强 主治医师
海南省农垦总医院 三甲
肠息肉是突出于肠黏膜表面的异常生长的组织,主要是由于长期反复发作的肠道炎症感染引发的这种现象,有肠息肉可分为良性息肉和恶性息肉。息肉的临床症状主要是大便颜色的改变和习惯的改变,经常性出现大便不正常。临床上常用的是内窥镜治疗,通过内镜做切除手术,然后再做病理切片的检查,确定是良性还是恶性。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