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间隔缺损手术常见经胸手术入路(右胸外侧切口、正中胸骨切口)和经导管介入治疗入路(股静脉入路),经胸手术可直接暴露心脏但创伤大、恢复慢,适用于复杂等情况;经导管介入治疗属微创但对技术要求高,适用于符合条件的患者,儿童患者需考虑年龄、体重,成年患者需考虑身体状况、既往病史来选择手术位置。
一、房间隔缺损手术常见位置
房间隔缺损手术主要有两种常见入路位置,分别是经胸手术入路位置和经导管介入治疗的入路位置。
(一)经胸手术入路位置
1.右胸外侧切口
对于儿童及成人患者,右胸外侧切口是比较常用的经胸手术入路。一般选择第4或第5肋间进胸。从解剖位置来看,通过这个切口可以较好地暴露心脏右侧,能够清晰看到房间隔缺损的部位。对于儿童患者,由于胸廓相对较小,手术操作需要更加精细,要注意避免对周围组织过多的损伤,同时要考虑到儿童生长发育的特点,尽量减少手术瘢痕对胸廓发育可能产生的影响。对于成年患者,该切口可以方便术者直接进行房间隔缺损的修补操作,如使用补片修补等。
2.正中胸骨切口
正中胸骨切口也是经胸手术的一种入路方式。这种切口是从胸骨正中劈开,能够充分暴露心脏前面的结构,包括房间隔。对于一些复杂的房间隔缺损或者合并其他心脏畸形的患者,正中胸骨切口提供了更广阔的手术视野,便于全面评估心脏情况并进行相应的手术操作。在儿童患者中,由于胸骨尚未完全骨化,正中胸骨切口术后恢复相对成人可能会有不同的特点,需要特别注意术后的胸廓稳定性以及切口的护理,防止发生胸廓畸形等问题。而成年患者采用正中胸骨切口进行房间隔缺损手术时,要注意术后的疼痛管理以及胸骨愈合情况。
(二)经导管介入治疗的入路位置
1.股静脉入路
这是经导管介入治疗房间隔缺损最常用的入路位置。通过穿刺大腿根部的股静脉,将导管经下腔静脉送入右心房,然后到达房间隔缺损部位。对于儿童患者,股静脉相对较细,操作时需要选择合适粗细的导管,避免对血管造成损伤。要根据儿童的体重、年龄等因素来精准选择导管的型号。对于成年患者,股静脉相对较粗,操作相对easier,但也需要注意避免穿刺过程中出现出血、血肿等并发症。在操作过程中,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确保手术的安全进行。通过股静脉入路,可以在X线透视引导下将封堵器输送到房间隔缺损处进行封堵治疗。
二、不同位置手术的特点及适用情况
(一)经胸手术的特点及适用情况
1.经胸手术的特点
经胸手术可以直接暴露心脏,术者能够直观地看到房间隔缺损的大小、形态等情况,对于一些复杂的、合并其他心脏畸形或者缺损位置特殊的房间隔缺损能够进行直接的修补操作,手术操作相对比较灵活。但是经胸手术创伤相对较大,术后恢复时间相对较长,术后疼痛等并发症的发生几率相对较高。
2.经胸手术的适用情况
适用于房间隔缺损较大、合并有其他心脏畸形需要同时处理或者缺损位置不适合经导管介入治疗的患者。例如,当房间隔缺损边缘距离重要结构(如肺静脉、房室瓣等)较近,经导管介入治疗可能会有风险时,就需要选择经胸手术进行修补。对于年龄较小、体重较轻的儿童患者,如果房间隔缺损情况复杂,经胸手术可能是更合适的选择,但需要充分评估手术风险以及术后恢复情况。
(二)经导管介入治疗的特点及适用情况
1.经导管介入治疗的特点
经导管介入治疗属于微创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患者痛苦相对较小。但是对操作技术要求较高,需要在X线透视等引导下精确操作,而且有一定的适应证范围,并不是所有的房间隔缺损都适合经导管介入治疗。
2.经导管介入治疗的适用情况
适用于有合适大小和形态的房间隔缺损,一般要求房间隔缺损直径在一定范围内(如通常直径在5-36mm左右,具体要根据患者情况而定),并且缺损边缘至房室瓣、主动脉瓣、肺静脉等重要结构有足够的距离。对于年龄较大、身体状况较好的成年患者,以及部分适合的儿童患者,可以考虑经导管介入治疗。例如,单纯的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边缘条件良好的情况下,经导管介入治疗是比较理想的选择。但对于儿童患者,需要考虑其年龄、体重以及缺损的具体情况,对于年龄过小、体重过轻的儿童,可能经导管介入治疗的封堵器选择等会受到限制,需要谨慎评估。
三、不同人群手术位置选择的考虑因素
(一)儿童患者
1.年龄因素
对于新生儿和小婴儿,经胸手术需要更加谨慎地选择切口位置和操作方式。因为新生儿和小婴儿的心脏等组织器官发育尚未成熟,经胸手术的创伤可能对其生长发育影响相对较大。而经导管介入治疗对于年龄过小的儿童可能存在封堵器大小不匹配等问题,所以需要根据儿童的具体月龄、体重来综合评估手术位置的选择。一般来说,6个月以上、体重达到一定标准(如5kg以上等,不同医院可能有不同标准)的儿童,经导管介入治疗的可行性相对提高,但仍需要严格评估缺损情况。
2.体重因素
体重是影响经导管介入治疗入路选择以及封堵器选择的重要因素。体重较轻的儿童,股静脉等血管较细,经股静脉入路操作时需要选择细径的导管和封堵器,这对手术操作的精准度要求更高。而经胸手术时,要根据儿童的体重来确定切口的大小等,确保手术能够顺利进行且减少创伤。
(二)成年患者
1.身体状况因素
成年患者如果身体状况较差,合并有其他严重的基础疾病(如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经胸手术的风险相对较高,这时候可能更倾向于选择经导管介入治疗,只要其房间隔缺损适合经导管介入治疗的条件。而身体状况较好的成年患者,经胸手术和经导管介入治疗都可以考虑,需要根据房间隔缺损的具体情况以及患者的意愿等综合决定手术位置。
2.既往病史因素
如果成年患者有过胸部手术史等,经胸手术的入路选择可能会受到影响,需要重新评估经胸手术的可行性以及可能出现的风险,这时候可能会更多考虑经导管介入治疗的入路位置是否可行。例如,既往有右胸手术史的患者,再次经胸手术选择右胸外侧切口可能会增加手术操作的难度和风险,这时候可能更适合选择其他经胸入路或者经导管介入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