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早搏心律不齐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生理性的不一定是心脏病,去除诱因多可缓解,儿童青少年的生理性情况随发育常可自行恢复;病理性的多由基础心脏病如冠心病、心肌病、瓣膜病等引起,属于心脏病范畴。通过心电图(常规和动态)、心脏超声、血液等检查诊断,生理性的主要调整生活方式,病理性的针对基础心脏病治疗及对症处理早搏和心律不齐。
一、心脏早博心律不齐的定义与分类
心脏早搏是指心脏在正常节律之外提前发生的搏动,心律不齐则是心脏跳动的节律不规则。心脏早搏可分为房性早搏、房室交界性早搏和室性早搏等;心律不齐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
(一)生理性情况
年龄因素:儿童和青少年可能因生长发育过程中心肌电生理特性尚未完全稳定出现生理性早搏和心律不齐,比如一些健康青少年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时可能发现少量房性早搏,但无明显不适症状。
生活方式:长期精神紧张、过度疲劳、大量吸烟、饮酒、喝浓茶或咖啡等情况,可能引发生理性心脏早搏和心律不齐。例如,长期处于高强度工作压力下的成年人,偶尔出现的早搏可能与精神紧张导致的交感神经兴奋有关。
(二)病理性情况
病史相关:有基础心脏病史的患者,如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容易出现早搏和心律不齐;心肌病患者心肌结构和功能异常,也常伴随心脏节律的改变;有瓣膜病的患者,瓣膜病变影响心脏正常的血流动力学,同样可能引发心脏早搏和心律不齐。
二、是否属于心脏病的判断
心脏早搏心律不齐不一定就是心脏病,需具体分析:
(一)生理性因素导致的不一定是心脏病
像上述因短期生活方式不良引起的生理性早搏和心律不齐,去除相关诱因后,早搏和心律不齐多可消失,这种情况不属于心脏病范畴。例如,调整作息、减少咖啡摄入后,相关症状可缓解。
儿童青少年的生理性早搏和心律不齐,随着身体发育成熟,多数可自行恢复,一般也不认为是心脏病。
(二)病理性因素导致的属于心脏病范畴
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导致心肌供血不足,心肌细胞电活动不稳定,容易出现频繁早搏和心律不齐,这种情况属于冠心病相关的心脏病范畴。研究表明,冠心病患者发生心脏早搏和心律不齐的概率明显高于健康人群。
心肌病患者:无论是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还是限制型心肌病等,心肌的结构和功能异常都会影响心脏的正常节律,导致早搏和心律不齐的出现,属于心肌病相关的心脏病。例如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心肌广泛受损,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障碍,常伴有各种心律失常包括早搏和心律不齐。
瓣膜病患者:瓣膜病变如二尖瓣狭窄、二尖瓣关闭不全、主动脉瓣狭窄等,会改变心脏内的血流动力学,使心房、心室的压力和容量负荷发生变化,从而引发心脏早搏和心律不齐,属于瓣膜病相关的心脏病。
三、相关检查与诊断
(一)心电图检查
常规心电图:可记录瞬间心脏电活动,发现明显的早搏类型和心律不齐表现,如能明确是房性、房室交界性还是室性早搏,以及心律不齐的大致类型。但常规心电图记录时间短,可能错过偶发的早搏和心律不齐情况。
动态心电图(Holter):能连续记录24小时甚至更长时间的心电图,对于发现生理性和病理性的早搏及心律不齐更有价值。可以统计早搏的发生频率、分布规律以及心律不齐的具体类型和严重程度。例如,通过Holter检查能明确24小时内早搏的数量是偶发还是频发,心律不齐是短阵发作还是持续存在等。
(二)其他检查
心脏超声检查:对于有基础心脏病史的患者,心脏超声可以评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如心室壁厚度、心室腔大小、心肌收缩和舒张功能等。帮助判断是否存在心肌病、瓣膜病等导致早搏和心律不齐的心脏结构异常情况。比如,超声可以发现心肌病患者心肌的异常增厚或心腔的扩大等改变。
血液检查:包括心肌酶谱、甲状腺功能等检查。心肌酶谱异常可能提示心肌有损伤,常见于心肌梗死等情况;甲状腺功能异常如甲状腺功能亢进,可导致代谢加快,交感神经兴奋,引发心脏早搏和心律不齐。例如,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常伴有心动过速、早搏等心律失常表现,通过甲状腺功能检查可明确诊断。
四、治疗与管理
(一)生理性情况的处理
年龄与生活方式调整:儿童青少年的生理性早搏和心律不齐一般无需特殊治疗,主要是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疲劳,减少刺激性物质的摄入等。成年人因生活方式引起的,要积极调整生活方式,如减轻精神压力,保持规律作息,限制吸烟、饮酒和咖啡等的摄入。
特殊人群温馨提示: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家长要关注其生活中的异常表现,如有频繁不适及时就医。对于青少年,要引导其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因不良生活习惯影响心脏节律。成年人中,尤其是女性在生理期前后可能因激素变化出现生理性早搏和心律不齐,要注意自身情绪调节和生活规律的维持。
(二)病理性情况的治疗
针对基础心脏病的治疗:对于冠心病患者,需要进行改善心肌供血、抗血小板聚集等治疗,如使用硝酸酯类药物扩张冠状动脉,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药物防止血栓形成等。对于心肌病患者,根据具体类型进行相应治疗,如扩张型心肌病可能需要使用改善心肌重构的药物等;肥厚型心肌病可能需要使用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减轻流出道梗阻等。对于瓣膜病患者,可能需要根据病情选择药物治疗或进行手术治疗,如瓣膜置换术等,以纠正瓣膜病变,改善心脏节律。
早搏和心律不齐的对症处理:如果病理性因素导致的早搏和心律不齐症状明显,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可考虑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但需谨慎选择,因为一些抗心律失常药物本身可能有导致心律失常加重的风险。例如,对于室性早搏,可根据情况选用美西律等药物,但要密切监测患者的心脏情况和药物不良反应。同时,在治疗基础心脏病的过程中,随着基础病情的改善,早搏和心律不齐的情况也可能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总之,心脏早搏心律不齐是否为心脏病要根据具体的发生原因、相关检查以及患者的整体情况来综合判断,无论是生理性还是病理性情况,都需要结合患者的年龄、病史等因素进行全面评估和合理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