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典型心电图表现有ST段弓背向上抬高(提示心肌缺血损伤及初步判断梗死部位)、面向坏死区导联出现宽深异常Q波(提示心肌坏死及明确梗死部位范围)、ST段抬高导联T波先高尖后倒置(对诊断病情监测预后评估重要);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典型心电图表现有面向缺血区导联ST段水平或下斜型压低≥0.1mV(提示心肌缺血及推测缺血部位)、出现深倒置T波(提示心肌缺血损伤及病情监测预后评估)、通常无病理性Q波(有助于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鉴别及提示心肌坏死范围相对小)。
一、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典型心电图表现
(一)ST段抬高
1.特征:面向梗死区的导联出现ST段弓背向上抬高,这是由于心肌损伤导致心肌细胞的电活动异常,使得ST段抬高。例如,在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时,V2-V4导联等对应前壁的导联会出现ST段明显抬高。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及病史的患者,ST段抬高的程度和范围可能有所不同,但基本的ST段弓背向上抬高的特征是典型表现。对于有冠心病病史的患者,其心肌梗死时ST段抬高的表现可能更具特异性;而年轻患者若发生心肌梗死,ST段抬高的形态同样符合这一典型特征,但需结合其他临床资料综合判断。
2.意义:ST段抬高是心肌梗死早期的重要心电图改变,提示心肌发生了严重的缺血损伤,是心肌梗死的标志性改变之一。通过ST段抬高的导联分布,可以初步判断心肌梗死的部位。比如ST段在Ⅱ、Ⅲ、aVF导联抬高,提示下壁心肌梗死;在V1-V3导联抬高,提示前间壁心肌梗死等。
(二)异常Q波
1.特征:在面向心肌坏死区的导联上出现宽而深的Q波(Q波时限≥0.04s,振幅≥同导联R波的1/4)。这是因为心肌坏死区域的心肌细胞不能产生动作电位,从而在心电图上表现为异常Q波。例如,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时,V3-V5导联可出现异常Q波。不同人群中,异常Q波的出现可能与心肌梗死的范围、程度等因素有关。对于老年患者,由于心肌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退行性变,心肌梗死时异常Q波的出现可能相对更明显;而年轻患者若心肌梗死范围局限,异常Q波可能不典型,但一旦出现仍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2.意义:异常Q波的出现提示心肌已经发生了坏死,是心肌梗死进入后期的一个重要心电图表现。它有助于明确心肌梗死的部位和范围,对诊断和预后评估有重要意义。
(三)T波改变
1.特征:在ST段抬高的导联,T波最初表现为高耸,随后逐渐倒置。这是因为心肌缺血损伤过程中,心肌细胞的复极异常导致T波改变。例如,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ST段抬高的导联T波高尖,随着病情进展,T波逐渐倒置加深。不同年龄、性别的患者,T波改变的速度和程度可能略有差异。女性患者在心肌梗死时,T波改变的特点可能与男性有一定不同,但总体上遵循ST段抬高导联T波先高尖后倒置的规律。有高血压病史的患者,心肌梗死时T波改变可能会受到血压波动等因素的影响,但基本的演变过程是相似的。
2.意义:T波改变是心肌缺血损伤及修复过程中的心电图表现,其动态变化对于心肌梗死的诊断、病情监测和预后评估有重要价值。通过观察T波的变化,可以了解心肌缺血的改善情况以及心肌损伤的修复进程等。
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典型心电图表现
(一)ST段压低
1.特征:面向缺血区的导联出现ST段压低,通常为水平型或下斜型ST段压低≥0.1mV。这是由于心肌缺血导致心肌复极异常,ST段压低。例如,在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中,可能在相应的导联出现ST段压低。不同人群中,ST段压低的程度和持续时间可能不同。老年患者由于心肌储备功能下降,ST段压低可能相对更明显且持续时间较长;年轻患者若发生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段压低的程度可能相对较轻,但也具有诊断意义。有糖尿病病史的患者,心肌梗死时ST段压低的表现可能不典型,需要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2.意义:ST段压低提示心肌存在缺血情况,是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重要心电图表现之一。通过ST段压低的导联分布,可以推测心肌缺血的部位,对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诊断和病情评估有重要作用。
(二)T波倒置
1.特征:可出现深而倒置的T波,且T波倒置的程度较深。这是因为心肌缺血导致心肌复极异常,T波形态发生改变。例如,在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时,相关导联可出现明显倒置的T波。不同年龄、性别的患者,T波倒置的程度和形态可能有所差异。女性患者在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时,T波倒置的特点可能与男性不同,但总体上是心肌缺血的一种表现。有高脂血症病史的患者,心肌梗死时T波倒置的出现可能与血脂异常导致的动脉粥样硬化进展有关,进而影响心肌的供血,导致T波改变。
2.意义:T波倒置是心肌缺血的常见心电图表现,在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中,T波倒置提示心肌存在缺血损伤,其动态变化对于病情的监测和预后评估有一定价值。通过观察T波倒置的演变情况,可以了解心肌缺血的改善或加重情况等。
(三)无病理性Q波
1.特征: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不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通常不出现病理性Q波,这是因为其心肌坏死的范围相对较小或心肌坏死的程度较轻,不足以在心电图上表现出病理性Q波。例如,一些小面积的心肌缺血或非透壁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上可能没有明显的病理性Q波。不同人群中,无病理性Q波的情况在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中较为常见。老年患者若发生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由于心肌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代偿,无病理性Q波的情况可能更常见;而年轻患者若心肌梗死范围局限,也可能表现为无病理性Q波。有吸烟史的患者,烟草中的有害物质可导致血管内皮损伤,促进动脉粥样硬化,但在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时,无病理性Q波的表现可能与心肌梗死的程度和范围有关,而吸烟史可能通过影响心血管系统增加心肌梗死的风险,但在心电图表现上主要还是体现为无病理性Q波等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特征。
2.意义:无病理性Q波是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心电图特点之一,有助于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相鉴别。同时,无病理性Q波也提示心肌坏死的范围相对较小,病情相对可能相对较轻,但仍需要结合临床症状等综合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