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胃炎的引发因素多样,包括感染因素(细菌、病毒感染及不同人群特点)、饮食因素(食物变质、食物过敏及不同人群影响)、药物因素(非甾体抗炎药、其他药物及不同人群差异)、其他因素(腹部受凉、应激因素及不同人群表现)。
一、感染因素
(一)细菌感染
1.常见细菌及感染途径
沙门氏菌是导致肠胃炎常见的细菌之一,通常通过食用被污染的食物,如未煮熟的肉类、蛋类、奶类等而感染。例如,被沙门氏菌污染的鸡肉,如果烹饪时间不足,未能将细菌杀灭,人食用后就可能引发肠胃炎。
大肠杆菌也是常见的致病菌,某些血清型的大肠杆菌,如肠致病性大肠杆菌(EPEC)、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等可引起肠胃炎。水源污染是大肠杆菌传播的重要途径,被大肠杆菌污染的水源如果被人饮用,就可能导致感染。
2.儿童特点:儿童免疫系统相对较弱,更容易受到细菌感染引发肠胃炎。比如在幼儿园等集体场所,儿童之间的密切接触以及不注意个人卫生(如饭前不洗手),增加了细菌传播感染的机会。而且儿童的饮食相对单一,若食用了被污染的儿童专用食品,如受污染的婴儿配方奶粉等,也容易引发肠胃炎。
(二)病毒感染
1.常见病毒及感染方式
诺如病毒是引起急性肠胃炎的常见病毒之一,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可通过污染的水源、食物、物品等传播。例如,在学校、医院、养老院等人群密集场所,诺如病毒容易造成暴发流行。感染者的呕吐物和粪便中含有大量病毒,污染周围环境后,健康人接触到污染的物体表面再经手-口途径感染。
轮状病毒是婴幼儿肠胃炎的主要病原体之一,主要经粪-口传播,也可通过气溶胶形式经呼吸道传播。冬季是轮状病毒感染的高发季节,婴幼儿由于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感染轮状病毒后易出现严重的腹泻、呕吐等症状,导致脱水等并发症。
2.特殊人群:婴幼儿由于肠道功能和免疫功能尚未完全成熟,感染轮状病毒后病情相对较重。对于老年人,自身免疫功能下降,感染诺如病毒等也可能引发较为严重的肠胃炎症状,且恢复相对较慢。
二、饮食因素
(一)食物变质
1.变质食物中的有害物质
食物变质会产生各种有害物质,如细菌繁殖产生的毒素、霉菌产生的霉菌毒素等。例如,放置过久的剩饭剩菜,细菌大量繁殖,产生的毒素可引起肠胃炎。变质的水果中可能滋生霉菌,食用后会导致胃肠道不适。
2.不同人群影响:对于儿童来说,他们对食物新鲜度的判断能力较差,若误食变质食物更容易引发肠胃炎。老年人的消化功能相对较弱,食用变质食物后,胃肠道更难适应,发生肠胃炎的风险较高。
(二)食物过敏
1.过敏食物及反应机制
某些人对特定食物过敏,如牛奶、鸡蛋、海鲜等。当过敏体质的人食用了过敏食物后,免疫系统会将其识别为外来的有害物质,引发免疫反应,导致胃肠道黏膜的炎症反应,出现腹痛、腹泻、呕吐等肠胃炎症状。例如,对牛奶过敏的人饮用牛奶后,可能很快出现腹泻、呕吐,甚至皮肤起皮疹等症状。
2.特殊人群情况:儿童是食物过敏的高发人群之一,且随着年龄增长,部分儿童的食物过敏情况可能会有所改善,但也有部分儿童会持续存在食物过敏问题。对于有食物过敏史的儿童,家长需要格外注意其饮食,避免接触过敏食物。而对于成年人,若本身有明确的食物过敏史,也需要严格规避相关过敏食物,以防引发肠胃炎等过敏相关症状。
三、药物因素
(一)非甾体抗炎药
1.作用机制及对胃肠道的影响
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如阿司匹林等,这类药物会抑制体内环氧化酶(COX)的活性,减少前列腺素的合成。前列腺素对胃肠道黏膜有保护作用,其合成减少会导致胃肠道黏膜防御功能减弱,容易引起胃黏膜损伤、溃疡,甚至引发肠胃炎症状,如腹痛、恶心、呕吐、腹泻等。
2.不同人群差异:老年人由于胃肠道功能本身有所减退,且可能同时患有其他疾病需要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发生药物性肠胃炎的风险相对较高。同时,老年人对药物副作用的耐受性较差,一旦出现肠胃炎症状,可能病情相对较重。而对于儿童,非甾体抗炎药的使用需要更加谨慎,因为儿童的胃肠道等器官发育尚未成熟,使用不当更容易引发胃肠道不良反应。
(二)其他药物
1.化疗药物:一些化疗药物在治疗肿瘤的过程中,可能会对胃肠道黏膜产生刺激,导致肠胃炎。化疗药物引起肠胃炎的机制较为复杂,可能与直接损伤胃肠道上皮细胞、影响胃肠道的正常生理功能等有关。例如,某些化疗药物使用后,患者会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的顺利进行。
2.特殊人群注意事项:对于接受化疗的儿童患者,由于其身体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化疗药物对胃肠道的损伤可能会对儿童的营养吸收、生长发育等产生更严重的影响。医护人员需要密切关注儿童在化疗过程中的胃肠道反应,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轻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如在使用化疗药物前后给予适当的胃肠道保护药物等。
四、其他因素
(一)腹部受凉
1.对胃肠道的影响
腹部受凉会使胃肠道血管收缩,导致胃肠道血液循环不畅,胃肠道的正常蠕动和消化功能受到影响,容易引发胃肠道的痉挛性收缩,出现腹痛、腹泻等肠胃炎症状。例如,在寒冷的天气里,穿着过少导致腹部暴露,或者夜间睡眠时腹部着凉,都可能引起肠胃炎。
2.不同人群表现:儿童的体温调节能力较差,腹部受凉后更容易出现胃肠道不适。儿童腹部受凉后可能很快出现腹泻,且由于儿童的体液调节功能不如成人完善,腹泻容易导致脱水等并发症。老年人的胃肠道功能相对较弱,腹部受凉后引发肠胃炎的概率较高,且恢复过程可能相对较长。
(二)应激因素
1.精神应激对胃肠道的影响
长期的精神紧张、焦虑、压力过大等应激状态下,会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影响胃肠道的功能。例如,当人处于紧张状态时,交感神经兴奋,会抑制胃肠道的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导致胃肠道功能紊乱,引发肠胃炎症状。如一些高考考生在考试前由于精神高度紧张,可能出现腹痛、腹泻等肠胃炎表现。
2.特殊人群应对:对于儿童来说,学习压力等精神应激因素也可能影响胃肠道功能。家长和学校需要关注儿童的心理状态,帮助儿童缓解压力,避免因精神应激引发肠胃炎。而对于老年人,本身可能面临多种生活压力,如健康问题、家庭问题等,更容易受到精神应激的影响,需要注重心理调节,保持良好的心态,以维持胃肠道的正常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