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胃炎的引发因素多样,包括感染因素(细菌如幽门螺杆菌等、病毒如诺如病毒等感染)、药物因素(非甾体抗炎药、抗肿瘤药物等)、应激因素(严重创伤、重大手术)、饮食因素(刺激性食物、酗酒)及其他因素(过敏因素、胃内异物),各因素通过不同机制导致胃黏膜炎症等病变。
一、感染因素
(一)细菌感染
1.常见细菌:如幽门螺杆菌(Hp)是较为常见的引起急性胃炎的细菌之一,它可通过污染的食物或水进入人体,黏附在胃黏膜上,引发炎症反应。有研究表明,Hp感染在急性胃炎的发病中占有一定比例,其感染后会破坏胃黏膜的防御屏障,导致胃黏膜出现充血、水肿等炎症表现。
2.其他细菌:某些致病性大肠杆菌、沙门菌等感染也可引起急性胃炎,当人体摄入被这些细菌污染的食物后,细菌在胃内繁殖,刺激胃黏膜,引发炎症。例如,食用了被污染的变质肉类等食物后,可能会因沙门菌感染而出现急性胃炎症状。
(二)病毒感染
1.常见病毒:如诺如病毒、轮状病毒等感染可导致急性胃炎。以诺如病毒为例,它具有高度传染性,通过粪-口途径传播,感染人体后会在胃肠道内引起炎症反应,导致患者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急性胃炎相关症状。轮状病毒主要感染婴幼儿,可引起婴幼儿急性胃肠炎,属于急性胃炎的一种类型,其感染后会损伤肠道及胃黏膜上皮细胞,引发炎症。
二、药物因素
(一)非甾体抗炎药
1.作用机制:非甾体抗炎药(NSAIDs)是一类常见的引起急性胃炎的药物,如阿司匹林等。这类药物通过抑制环氧化酶(COX)的活性,减少前列腺素的合成,而前列腺素对胃黏膜具有保护作用,其合成减少后,胃黏膜的防御功能下降,容易受到胃酸、胃蛋白酶的侵蚀,从而引发胃黏膜的炎症、糜烂甚至溃疡等病变,导致急性胃炎的发生。
2.不同人群差异:老年人由于胃肠道功能相对较弱,且可能合并其他疾病需要长期服用NSAIDs,其发生急性胃炎的风险相对较高。同时,有胃溃疡病史的人群使用NSAIDs时,急性胃炎的发生风险也会增加,因为其胃黏膜本身已经存在一定程度的损伤,再受到NSAIDs的影响,更容易出现炎症反应。
(二)抗肿瘤药物等其他药物
1.抗肿瘤药物:某些抗肿瘤药物在使用过程中也可能引起急性胃炎,其机制可能较为复杂,除了直接对胃黏膜的刺激外,还可能与药物引起的全身反应影响胃肠道功能有关。例如,一些化疗药物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也会对胃肠道黏膜细胞产生毒性作用,导致胃黏膜出现炎症等病变。
2.其他药物:某些抗生素等药物也可能引发急性胃炎,不同药物引发胃炎的机制各有不同,有的可能通过过敏反应,有的可能通过直接的刺激作用等导致胃黏膜炎症。
三、应激因素
(一)严重创伤
1.机制:当人体遭受严重创伤,如大面积烧伤、重大车祸导致的外伤等,机体处于应激状态。此时,体内会分泌大量的应激激素,如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等,这些激素会导致胃黏膜血管收缩,胃黏膜血流量减少,从而使胃黏膜的防御功能降低,容易发生急性胃炎。同时,严重创伤还可能激活机体的炎症反应系统,进一步加重胃黏膜的炎症损伤。
2.不同年龄人群差异:儿童在遭受严重创伤时,由于其机体的应激反应特点与成人有所不同,而且儿童胃黏膜相对娇嫩,发生急性胃炎的表现可能更为明显,需要更加密切的观察和护理。而老年人本身应激调节功能较弱,发生严重创伤后更容易出现胃黏膜的应激性损伤,引发急性胃炎。
(二)重大手术
1.机制:进行重大手术时,患者处于应激状态,手术创伤本身以及麻醉等因素都会影响胃肠道的功能。一方面,手术导致的应激反应会引起胃黏膜血管收缩,黏膜缺血缺氧;另一方面,手术过程中可能对胃肠道的刺激以及术后的胃肠功能紊乱等情况,都容易诱发急性胃炎。例如,腹部大手术患者术后发生急性胃炎的概率相对较高,主要与手术对胃肠道的扰动以及应激状态有关。
2.特殊人群情况:对于老年患者进行重大手术,由于其基础疾病较多,胃肠道功能减退,术后发生急性胃炎的风险更高,而且恢复相对较慢。儿科患者在接受重大手术后,也需要特别关注胃黏膜的情况,因为儿童的胃肠道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应激耐受能力较差。
四、饮食因素
(一)刺激性食物
1.过烫、过冷食物:过烫的食物会直接损伤胃黏膜,使胃黏膜充血、水肿,甚至导致黏膜糜烂,从而引发急性胃炎。例如,经常食用火锅、热汤等过烫食物的人群,胃黏膜长期受到刺激,容易出现急性胃炎症状。而过冷的食物同样会刺激胃黏膜,引起胃黏膜血管收缩,影响胃黏膜的血液循环,导致胃黏膜的营养供应不足,引发炎症反应。
2.辛辣、粗糙食物:辛辣食物中的辣椒素等成分会刺激胃黏膜,使胃黏膜产生炎症反应。粗糙的食物,如粗粮等,在食用过程中可能会摩擦胃黏膜,导致胃黏膜的损伤,长期食用容易引发急性胃炎。比如长期大量食用辣椒、辣条等辛辣食物,或者经常吃玉米、糙米等粗糙食物的人群,患急性胃炎的可能性增加。
(二)酗酒
1.酒精的作用:酒精对胃黏膜有直接的刺激作用,它可以破坏胃黏膜的屏障功能。酒精进入胃后,会溶解胃黏膜的脂质层,使胃黏膜的保护机制受损,胃酸和胃蛋白酶容易侵袭胃黏膜,导致胃黏膜充血、水肿、糜烂等,引发急性胃炎。长期大量酗酒的人,胃黏膜长期受到酒精的刺激,发生慢性炎症甚至更严重病变的风险显著增加。而且,酒精还可能影响胃黏膜的修复功能,使炎症难以消退。
五、其他因素
(一)过敏因素
1.食物过敏:某些人对特定食物过敏,当食用后可能会引起胃肠道的过敏反应,导致急性胃炎。例如,对海鲜过敏的人,食用海鲜后可能会出现胃黏膜的过敏炎症,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这种过敏反应是由于机体的免疫系统对食物中的过敏原产生过度反应,从而引起胃肠道黏膜的炎症。
2.其他过敏原:除了食物过敏外,某些接触性过敏原也可能通过胃肠道相关的途径引起急性胃炎,但相对较少见。比如对某些橡胶制品等接触后,通过胃肠道的吸收等机制引发过敏反应导致胃黏膜炎症。
(二)胃内异物
1.异物类型:误吞一些异物,如硬币、小玩具等,异物在胃内会对胃黏膜造成机械性损伤,引起胃黏膜的炎症。例如,儿童误吞小玩具后,玩具在胃内摩擦胃黏膜,导致胃黏膜出现炎症、出血等情况,引发急性胃炎。
2.处理注意事项:对于发现有胃内异物的情况,需要及时处理,避免异物长期刺激胃黏膜导致更严重的病变。在儿科患者中,由于儿童好奇心强,更容易发生误吞异物的情况,家长需要特别注意看护,防止此类情况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