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张焦虑症可能自愈,但多数情况需专业干预。

对于症状较轻、诱因明确(如短期压力)且心理韧性较强、生活方式健康的患者,通过规律作息、适度运动(如每周150分钟有氧运动)、放松训练(如深呼吸、冥想)及心理调适,可能实现自愈。然而,多数患者因神经递质失衡(如血清素、多巴胺异常)、遗传易感性或长期压力,仅靠自我调节难以缓解症状。
若症状持续超过两周,或出现心悸、呼吸困难、社交功能受损等表现,自愈可能性显著降低。此时需结合心理治疗(如认知行为疗法)和药物治疗(如地西泮、帕罗西汀)进行干预。儿童、青少年及老年人因心理发育不成熟或基础疾病影响,自愈难度更大,更需及时专业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