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性直肠炎是盆腔或腹腔恶性肿瘤患者接受放射治疗后,因射线损伤直肠黏膜及周围组织引发的炎症性并发症。

该病常见于宫颈癌、前列腺癌、直肠癌等需盆腔放疗的患者,其本质是放射线在杀灭肿瘤细胞的同时,对正常直肠组织造成电离辐射损伤,导致黏膜充血、水肿、溃疡甚至纤维化。
临床表现为急性期与慢性期症状差异。急性期多发生于放疗后1-2周,以腹泻、便血、里急后重及肛门坠痛为主,便血多为鲜红或暗红色,严重时可致贫血;慢性期则以直肠狭窄、肠梗阻为特征,患者常感排便困难、腹部胀痛。肠镜检查可见黏膜糜烂、溃疡或纤维化改变。
患者需要清淡饮食,积极干预治疗。重症伴出血、狭窄或穿孔时,需内镜止血、氩离子凝固术或手术干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