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毒疹是二期梅毒的主要表现,是由梅毒螺旋体感染人体后,在体内大量繁殖并引发的皮肤黏膜损害。
患者可表现为斑疹、丘疹、脓疱等多种形态。斑疹型梅毒疹较为常见,主要分布在躯干和四肢近端内侧,呈圆形或椭圆形,玫瑰色或褐色,一般无瘙痒或仅有轻微瘙痒;丘疹型梅毒疹可发生于全身各处,表现为红色或铜红色的丘疹,大小不等,表面光滑或有鳞屑;脓疱型梅毒疹相对少见,多发生于身体抵抗力较差的患者,表现为脓疱,破溃后可形成溃疡。
梅毒疹的治疗主要是使用抗生素杀灭梅毒螺旋体。常用的抗生素为青霉素类药物,如苄星青霉素、普鲁卡因青霉素等。如果患者对青霉素过敏,可选用头孢曲松钠、四环素类或大环内酯类药物等。治疗过程中需要遵循早期、足量、规则用药的原则,确保彻底清除梅毒螺旋体,防止病情复发和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