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的原因主要有药物使用不当、饮食与运动失衡、肝肾功能异常、特殊生理状态等。

1.药物使用不当
胰岛素剂量过大或注射时间错误,如未在餐前30分钟注射,易导致血糖骤降。磺脲类(如格列美脲)或格列奈类药物过量使用,会刺激胰岛β细胞过度分泌胰岛素,引发低血糖。部分药物联用(如磺脲类与β受体阻滞剂)可能掩盖心悸、出汗等典型症状,延误识别。
2.饮食与运动失衡
未按时进餐、进食量不足或过度节食,会导致外源性葡萄糖补充中断。剧烈运动或长时间活动未调整药物剂量,会加速葡萄糖消耗。例如,空腹运动后未及时补充碳水化合物,易引发迟发性低血糖。
3.肝肾功能异常
肝硬化患者肝糖原储备减少,肾功能不全者药物代谢延缓,均可能增加低血糖风险。此类患者需调整降糖方案,优先选择经肝胆代谢的药物。
4.特殊生理状态
感染、手术等应激状态下,身体激素分泌紊乱可能影响血糖调节。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因甲状腺激素不足,升糖作用减弱,易合并低血糖。
糖尿病患者应随身携带糖果、葡萄糖片,定期监测血糖并记录波动。若每周发生两次以上低血糖或出现意识模糊,需立即就医调整治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