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性心动过缓通常是由生理性因素、药物因素影响、心脏疾病、内分泌与代谢异常、其他疾病影响等原因引起。

1.生理性因素
长期从事体力劳动的人、运动员,心脏功能较强,心率会比普通人偏慢,通常在50-60次/分钟,属于正常生理现象,无明显不适症状,无需特殊处理。
2.药物因素影响
服用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比索洛尔,钙通道阻滞剂如维拉帕米,或洋地黄类药物如地高辛等,这些药物可能减慢心率,导致窦性心动过缓,多在用药后出现,调整剂量或停药后可缓解。
3.心脏疾病
冠心病、心肌炎、心肌病、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等心脏疾病,会损伤窦房结功能,影响心脏正常起搏,导致窦性心动过缓,可能伴随胸闷、头晕、乏力,严重时出现晕厥。
4.内分泌与代谢异常
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因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代谢减慢,心率也会随之减慢,出现窦性心动过缓;高钾血症会干扰心脏电生理活动,抑制心脏传导,导致心率降低。
5.其他疾病影响
颅内压升高如脑出血、脑肿瘤,会通过神经反射抑制心脏起搏,导致窦性心动过缓;严重缺氧、低温环境,或某些感染性疾病,也可能影响心率,引发窦性心动过缓。
若窦性心动过缓患者出现头晕、眼前发黑、晕厥、胸闷、乏力等症状,或心率持续低于40次/分钟,应及时前往医院心内科就诊,通过动态心电图、心脏彩超等检查明确原因,必要时接受针对性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