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萎缩性胃炎的治疗方法通常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物理治疗、中医治疗、心理治疗等。

1、一般治疗
非萎缩性胃炎患者需注重饮食调节,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生冷等刺激性食物,减少咖啡、浓茶、酒精摄入。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与过度劳累,戒烟可降低胃黏膜损伤风险。日常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定时定量进餐,细嚼慢咽减轻胃部负担。
2、药物治疗
针对幽门螺杆菌感染者,需采用四联疗法(质子泵抑制剂+铋剂+两种抗生素)根除治疗。胃酸过多者可用抑酸药如奥美拉唑,胃黏膜保护剂如硫糖铝可修复受损黏膜。腹胀、嗳气明显者可选促胃肠动力药如多潘立酮,需严格遵医嘱用药,避免自行增减剂量。
3、物理治疗
红外线照射、微波治疗等物理疗法可改善胃部血液循环,促进炎症消退。热敷上腹部能缓解胃痉挛性疼痛,但需注意温度避免烫伤。针灸治疗选取中脘、足三里等穴位,通过调节气血运行改善症状,需由专业中医师操作。
4、中医治疗
中医将非萎缩性胃炎分为肝胃不和、脾胃虚寒等证型,分别采用柴胡疏肝散、黄芪建中汤等方剂调理。中药煎剂需温服,饭后半小时服用减少胃刺激。配合耳穴压豆、穴位贴敷等外治法,可增强疏肝和胃、健脾温中的效果。
5、心理治疗
长期焦虑、抑郁情绪会加重胃部症状,需通过心理疏导缓解压力。认知行为疗法可帮助患者纠正不良思维模式,放松训练如深呼吸、冥想能降低交感神经兴奋性。保持乐观心态,参与社交活动,必要时寻求专业心理咨询。
非萎缩性胃炎治疗需采取综合措施,患者应定期复查胃镜监测病情变化。若出现呕血、黑便、体重骤降等警示症状,或常规治疗无效时,需及时就医排查恶性病变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