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隔离症是先天性肺发育异常病,分叶内型和叶外型,前者同脏层胸膜、多下叶后基底段、胸主动脉供血,后者独立有自身胸膜、多腹主动脉供血,有无症状、反复感染、咯血、压迫等表现,靠影像学检查诊断,需与肺脓肿、支气管肺癌鉴别,一般叶外型无症状且小可观察,余多手术切除隔离肺组织。
一、病理分型
1.叶内型
病变肺组织与正常肺组织同位于一个脏层胸膜内,较为常见。其供血动脉多来自胸主动脉,静脉回流多经肺静脉。
好发于下叶后基底段,男女发病比例无明显显著差异,各年龄段均可发病,但以儿童和青年多见。
2.叶外型
病变肺组织为独立的肺组织块,有自身的脏层胸膜,与正常肺组织分隔。供血动脉多来自腹主动脉,如肠系膜上动脉、膈下动脉等,静脉回流经下腔静脉、奇静脉或门静脉等。
叶外型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多见于婴幼儿,女性相对多见。
二、临床表现
1.无症状情况
部分患者可终身无症状,多在体检或因其他疾病行胸部影像学检查时偶然发现。例如一些成年人在进行胸部X线检查时,发现肺部有异常阴影,进一步检查确诊为肺隔离症。
2.有症状情况
反复肺部感染:由于隔离肺组织容易发生感染,患者可出现咳嗽、咳痰、发热等症状。叶内型肺隔离症因与正常支气管交通,更容易发生感染。比如儿童患者可能反复出现呼吸道感染,表现为咳嗽、咳脓痰,体温可升高至38℃-39℃甚至更高。
咯血:少数患者可出现咯血症状,量可多可少。如果隔离肺组织内的血管破裂,就可能引起咯血。
压迫症状:当病变较大时,可压迫周围组织,如压迫气管、支气管可引起呼吸困难;压迫食管可引起吞咽困难等,但这种情况相对较少见。
三、影像学检查
1.胸部X线
叶内型可见下叶后基底段圆形或椭圆形阴影,边界清楚,若有感染则阴影内可出现液气平面。叶外型表现为后下纵隔或膈上圆形或椭圆形肿块影,密度均匀。
2.胸部CT
能更清晰地显示病变的位置、形态、供血动脉等情况。叶内型CT可见病变与正常肺组织相邻,增强扫描可见来自胸主动脉的异常供血动脉;叶外型CT可见独立的肺组织块,增强扫描可显示来自腹主动脉的异常供血动脉。
3.磁共振成像(MRI)
对于显示血管情况有一定优势,可多平面成像,有助于明确异常供血动脉和静脉回流情况。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
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结合临床表现。如果胸部CT等发现肺部有异常的肺组织团块,且明确有体循环动脉的异常供血,即可考虑肺隔离症的诊断。
2.鉴别诊断
肺脓肿:肺脓肿常有高热、咳大量脓臭痰等症状,胸部X线或CT可见空洞伴液气平面,但一般无体循环动脉的异常供血。
支气管肺癌:支气管肺癌多见于中老年患者,常有咯血、消瘦等表现,胸部CT可见肿块有分叶、毛刺等表现,与肺隔离症的影像学表现有所不同,且肺癌一般无体循环动脉的异常供血。
五、治疗
1.手术治疗
一旦确诊,除非无症状的叶外型肺隔离症且病变较小,可密切观察外,一般建议手术治疗。手术方式主要是切除隔离肺组织,叶内型多采用肺叶切除术,叶外型可采用隔离肺组织切除术。手术可以彻底去除病变组织,防止反复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对于儿童患者,手术需要充分评估患儿的心肺功能等情况,以确保手术安全。
对于一些特殊人群,如合并其他严重基础疾病的患者,手术风险较高,需要多学科评估后再决定是否手术及手术方式。
肺隔离症是一种需要通过专业医学检查来明确诊断,并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治疗方式的疾病,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改善患者预后非常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