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湿疹与痱子在病因、临床表现、好发部位、治疗护理及预后方面均有不同。婴儿湿疹由多种内外因素致过敏性皮肤炎症,表现多样,好发头面部等,需避免过敏原、保湿等治疗护理,部分随年龄减轻但可能复发;痱子因高温闷热致汗腺导管堵塞,分多型,好发褶皱等部位,改善环境等可促消退,预后一般较好。
一、病因方面
婴儿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过敏性皮肤炎症,遗传因素是其重要原因之一,若父母有过敏性疾病史,婴儿患湿疹的概率会增加;皮肤屏障功能异常也是常见因素,婴儿皮肤角质层薄,保水能力差,易受外界刺激影响;此外,接触过敏原(如某些食物、花粉、尘螨等)、环境温度湿度变化、感染等也可诱发或加重婴儿湿疹。例如,对牛奶蛋白过敏的婴儿,进食含牛奶蛋白的食物后可能引发湿疹。
痱子:主要是由于在高温闷热环境下,婴儿出汗过多且汗液蒸发不畅,导致汗腺导管堵塞,汗液潴留后外渗到周围组织而引起。婴儿汗腺功能发育尚未完善,在炎热天气、穿得过多过厚或室内通风不良时,更容易长痱子。比如在夏季高温时段,婴儿活动后出汗多,若未能及时散热,就易长痱子。
二、临床表现方面
婴儿湿疹:根据皮疹表现可分为急性期、亚急性期和慢性期。急性期表现为红斑基础上的密集小丘疹、丘疱疹,严重时可有水疱,搔抓后易糜烂、渗出;亚急性期红肿和渗出减轻,以小丘疹、鳞屑和结痂为主;慢性期则表现为皮肤干燥、肥厚、粗糙、苔藓样变,常伴有明显瘙痒,婴儿可能会不断搔抓,影响睡眠和生长发育。湿疹可发生于婴儿头面部、四肢、躯干等部位,呈对称性分布。
痱子:临床上分为红痱、白痱、脓痱等类型。红痱最常见,多发生在腋窝、肘窝、颈部、躯干等部位,表现为成批出现的针头大小密集丘疹或丘疱疹,周围有轻度红晕,有瘙痒、灼热感;白痱好发于躯干部,为针尖至针头大小的浅表性小水疱,壁薄,清亮,周围无红晕,一般无自觉症状;脓痱多由红痱发展而来,在痱子顶端有针头大小的脓疱,好发于皮肤褶皱处及小儿头颈部等。
三、好发部位方面
婴儿湿疹:好发于头面部,尤其是额部、cheeks(脸颊)、scalp(头皮)等部位,也可蔓延至颈部、四肢、躯干等其他部位,多呈对称性分布。
痱子:好发于皮肤褶皱部位,如颈部、腋窝、腹股沟等,也常见于躯干、小儿头面部等部位,这些部位容易出汗且不易散热。
四、治疗与护理方面
婴儿湿疹:治疗上需避免接触过敏原,加强皮肤保湿是基础治疗,可使用保湿霜保持皮肤水分。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选用药物治疗,如外用糖皮质激素软膏(但要注意选择合适的强度和使用部位,避免长期大面积使用)、钙调磷酸酶抑制剂等;瘙痒明显时可口服抗组胺药物。护理方面要注意穿着宽松舒适的棉质衣物,避免搔抓,保持皮肤清洁,但洗澡水不宜过烫,洗澡时间不宜过长。
痱子:主要是改善环境,保持室内通风凉爽,减少出汗,降低环境温度湿度。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可经常给婴儿擦拭汗液,勤换衣物。对于红痱,可外用炉甘石洗剂缓解瘙痒;白痱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注意保持皮肤干燥即可;脓痱则需要局部使用抗生素软膏预防和控制感染。
五、预后方面
婴儿湿疹:部分婴儿随着年龄增长,湿疹会逐渐减轻或消退,但也有部分婴儿可能会反复发作,尤其是合并有其他过敏性疾病的婴儿。如果能有效避免过敏原,加强皮肤护理,多数婴儿预后较好,但可能会影响生活质量。
痱子:一般在改善环境、加强护理后,痱子会很快消退,预后良好,很少留下后遗症,但如果护理不当导致感染加重,可能会出现并发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