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喘可按发病机制分为变应性哮喘(由过敏原引发免疫反应致气道炎症痉挛等,儿童青少年多见,有过敏体质家族史及常接触过敏原环境者易患)和非变应性哮喘(与非免疫因素相关,有呼吸道反复感染史及长期接触空气污染、职业性刺激物者易患);按严重程度分为轻度哮喘(症状轻、肺功能基本正常、对生活影响小)、中度哮喘(症状相对明显、肺功能有一定下降、活动和睡眠受影响)、重度哮喘(症状严重、肺功能显著下降、严重影响日常生活);按临床特点分为运动性哮喘(运动诱发气道高反应致发作,青少年哮喘患者及剧烈运动人群易患)和药物性哮喘(使用某些药物诱发,有特定药物过敏史或对某些药物敏感者易患)。
一、根据发病机制等分类
(一)变应性哮喘
1.发病机制:由过敏原引发的免疫反应导致,机体接触过敏原后,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IgE抗体,与肥大细胞等结合,当再次接触相同过敏原时,激发细胞释放炎症介质,引起气道炎症、痉挛等。例如,花粉过敏者在接触花粉后易诱发变应性哮喘,相关研究表明,在花粉传播季节,变应性哮喘患者的发作频率显著增加。
2.人群特点:各年龄段均可发病,儿童和青少年相对多见,有过敏体质家族史的人群患病风险可能更高。在生活方式上,经常接触过敏原环境(如宠物多、花粉多等环境)的人群更易患病。
(二)非变应性哮喘
1.发病机制:不是由过敏原引起的免疫反应导致,可能与气道神经调节功能异常、气道上皮屏障功能受损、遗传因素等多种非免疫因素相关。比如,某些呼吸道感染后可能引发非变应性哮喘,感染导致气道炎症持续存在,影响气道正常功能。
2.人群特点:不同年龄均可发病,在有呼吸道反复感染病史的人群中相对常见,生活方式方面,长期接触空气污染、职业性刺激物(如某些工厂的化学物质)等的人群患病风险较高。
二、根据严重程度分类
(一)轻度哮喘
1.症状表现:症状较轻,一般偶尔出现喘息、咳嗽、胸闷等症状,发作间歇期无症状或症状轻微,肺功能基本正常,FEV(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80%。
2.对生活影响:对日常生活影响较小,一般不影响活动和睡眠。
(二)中度哮喘
1.症状表现:症状相对明显,发作时可能有喘息、咳嗽、胸闷等,稍事活动就会有症状,肺功能检查FEV占预计值百分比在60%-79%之间,可能伴有呼吸频率增快等表现。
2.对生活影响:活动会受到一定限制,睡眠可能会受到干扰。
(三)重度哮喘
1.症状表现:症状严重,频繁发作喘息、咳嗽、胸闷等,休息时也可能有症状,FEV占预计值百分比<60%,常伴有呼吸急促、辅助呼吸肌参与呼吸等严重表现,可能出现低氧血症等情况。
2.对生活影响: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活动,甚至需要长期卧床等。
三、根据临床特点分类
(一)运动性哮喘
1.发病机制:主要是运动诱发气道高反应性导致,运动时过度通气使气道黏膜散热降温,导致气道渗透压改变,引起气道平滑肌收缩等。例如,剧烈运动后几分钟内可能出现哮喘症状,研究发现,约有60%-90%的哮喘患者在剧烈运动后会诱发运动性哮喘。
2.人群特点:好发于青少年哮喘患者,在进行剧烈运动的人群中更易发生,如运动员等。
(二)药物性哮喘
1.发病机制:使用某些药物后诱发哮喘发作,常见的如阿司匹林等非甾体抗炎药,机制可能与抑制花生四烯酸代谢途径中的环氧化酶,使白三烯等炎症介质生成增加有关。
2.人群特点:有特定药物过敏史或对某些药物敏感的人群易患,在使用相关药物时需要特别警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