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重度扁平足症需从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多方面综合评估。病史采集包括家族史、个人病史;体格检查有足弓观察(站立位观察、足印检查)、足部触诊、活动功能检查;影像学检查有X线(负重位X线片测相关角度)、CT(清晰显示三维骨骼结构)、MRI(显示软组织情况),不同人群评估有差异。
一、病史采集
1.家族史:询问家族中是否有扁平足相关病史,因为部分扁平足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若家族中有多人患有扁平足,个体患重度扁平足的风险可能增加。例如某些遗传性的足部骨骼发育异常相关的扁平足,可能有家族聚集现象。
2.个人病史:了解患者自身过去是否有足部外伤史、感染史等。足部外伤可能导致足部骨骼、韧带等结构损伤,若未得到妥善治疗可能发展为重度扁平足;足部感染若影响足部正常结构和功能,也可能引发扁平足加重至重度。同时询问患者是否有影响肌肉力量发育的疾病,如神经系统疾病等,因为肌肉力量不足可能导致足弓维持困难,进而发展为重度扁平足。
二、体格检查
1.足弓观察
站立位观察:让患者取站立位,观察足弓的形态。正常足弓在站立时足的内侧缘有一定弧度,而重度扁平足患者足弓几乎完全消失,足底内侧与地面几乎完全接触。可以看到足跟可能有外翻情况,前足有外展现象。
足印检查:让患者踩踏在印有颜料的地面或纸张上,留下足印。重度扁平足患者的足印几乎覆盖整个足底,没有正常足印中明显的空白区(代表足弓的部分)。
2.足部触诊:触诊足部的骨骼和韧带结构。重度扁平足患者可能存在跟骨外翻,距骨头下沉等情况,触诊时可感觉到跟骨的位置异常,距骨的位置也与正常情况不同。同时检查足部的韧带紧张度,重度扁平足患者足部韧带多处于松弛状态,无法有效维持足弓结构。
3.活动功能检查:让患者进行行走、跳跃等活动观察。重度扁平足患者行走时可能步态异常,如出现跛行,行走时足底压力分布不均,跳跃时可能因为足弓支撑不足而受限,且容易出现足部疲劳、疼痛等情况。
三、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
负重位X线片:拍摄患者负重位下的足部X线片,通过X线片测量足弓相关的角度,如足弓角等。正常足弓角一般在125°-135°之间,重度扁平足患者足弓角可能小于120°甚至更小。同时可以观察到跟骨倾斜角增大,正常跟骨倾斜角约为20°-40°,重度扁平足患者跟骨倾斜角可能大于40°。还能看到距骨-第一跖骨角的变化,正常该角度约为0°-10°,重度扁平足患者此角度可能增大。
2.CT检查:对于一些复杂情况的重度扁平足,CT检查可以更清晰地显示足部骨骼的三维结构,有助于更准确地评估足部骨骼的形态和结构异常情况,比如可以更精确地观察距骨、跟骨等的细微结构变化以及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异常,对于制定治疗方案有重要参考价值。
3.MRI检查:MRI可以更好地显示足部的软组织结构,如韧带、肌肉等的情况。重度扁平足患者可能存在足部肌肉萎缩、韧带损伤或松弛等软组织异常,MRI能够清晰地显示这些软组织的病变程度,对于全面评估病情有帮助。例如可以看到足底筋膜是否有增厚、变性等情况,以及足部肌肉的信号改变等。
通过以上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多方面的综合评估,才能准确确定是否为重度扁平足症。不同年龄、性别的患者在表现上可能有一定差异,但上述评估方法适用于所有人群。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骨骼仍在发育中,评估时需特别注意生长发育因素对扁平足的影响;对于成年患者,要考虑长期生活、工作方式对足部结构和功能的影响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