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力性气胸急救包括立即排气减压,紧急穿刺排气后尽早胸腔闭式引流;纠正休克等并发症,抗休克、维持呼吸循环稳定;手术治疗,闭式引流持续漏气则探查修复,术后做好护理康复;还需采取预防复发措施及后续监测,避免复发因素,关注患者整体状况。
一、立即排气减压
1.紧急穿刺排气:对于张力性气胸患者,首要的是迅速降低胸腔内压力。可立即选用粗针头(一般为16号及以上)在患侧锁骨中线第2肋间进行穿刺排气,这能尽快缓解胸腔高压状态,改善患者呼吸循环障碍。因为张力性气胸时,胸腔内气体持续增多,压力不断升高,压迫肺组织并影响静脉回流,通过穿刺排气可迅速解除这种危急状况。
2.胸腔闭式引流:在紧急穿刺排气后,应尽早放置胸腔闭式引流管。通过闭式引流装置,可将胸腔内的气体持续引出,使肺逐渐复张。一般选择在腋中线与腋后线间第6-8肋间放置引流管,连接水封瓶,利用水封瓶的作用,使胸腔内气体只能排出而不能进入,持续引流有助于彻底排出胸腔内的气体,促进肺复张和胸腔内结构的恢复。
二、纠正休克等并发症
1.抗休克治疗:若患者同时伴有休克表现,如面色苍白-、心率加快、血压下降等,需积极进行抗休克处理。快速建立静脉通路,补充血容量,可输入生理盐水、平衡盐溶液等晶体液,必要时可输入胶体液如血浆等。因为胸腔内压力急剧变化影响了循环系统,导致有效循环血量减少,通过补充血容量可以维持患者的重要脏器灌注。对于年龄较小的患儿,由于其血容量相对较少,更要密切监测补液速度和量,避免补液过多过快导致心功能负担加重;对于老年患者,要考虑其心、肾功能状况,调整补液方案。
2.维持呼吸循环稳定:持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呼吸、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给予吸氧,保持血氧饱和度在正常范围(一般要求≥95%)。对于有基础心肺疾病的患者,如本身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在急救过程中要更加关注其呼吸功能的维持,可能需要根据病情调整吸氧浓度。同时,要注意避免搬动患者时加重病情,对于儿童患者,要轻柔操作,减少对其胸部的进一步刺激。
三、手术治疗
1.探查与修复:如果闭式引流后仍持续漏气,考虑有肺大疱破裂口持续存在或伴有其他胸腔内结构损伤,如支气管断裂等情况,需进行手术探查。通过手术明确病因并进行相应修复,例如对于肺大疱破裂引起的张力性气胸,可进行肺大疱缝扎或楔形切除等手术。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手术的风险和方式有所不同。儿童患者由于其胸廓和肺组织的发育特点,手术操作要更加精细;老年患者则要充分评估其全身状况对手术的耐受性。
2.术后护理与康复:手术后患者需要密切观察胸腔引流情况,确保引流管通畅,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等变化。对于儿童患者,要加强术后的呼吸道护理,鼓励其咳嗽排痰,防止肺部感染等并发症;老年患者要注意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可适当进行肢体活动等。同时,要根据患者恢复情况逐步进行康复指导,但在急救阶段主要是以挽救生命和稳定病情为主,术后康复也需要综合考虑患者整体状况来制定个性化方案。
四、预防复发及后续监测
1.预防复发措施:患者病情稳定后,要注意避免导致张力性气胸复发的因素。对于有肺大疱等基础病变的患者,要避免剧烈咳嗽、用力屏气等增加胸腔内压力的动作。例如,有肺大疱的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避免重体力劳动、剧烈运动等。对于儿童患者,家长要注意看护,避免孩子剧烈哭闹等导致胸腔内压力变化的情况;老年患者要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等,减少呼吸道刺激,降低复发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