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呼吸衰竭的病因包括气道、肺实质及肺血管疾病,胸廓与胸膜疾病,神经肌肉疾病相关病因。气道疾病中儿童常见异物吸入,成人常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肺实质疾病有肺炎、ARDS等;肺血管疾病常见肺栓塞;胸廓畸形影响肺扩张,胸膜疾病致肺受压;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累及呼吸中枢,周围神经肌肉疾病致呼吸肌麻痹等均可引发急性呼吸衰竭。
一、气道、肺实质及肺血管疾病相关病因
气道疾病:各种原因引起的气道阻塞均可导致急性呼吸衰竭,如儿童常见的异物吸入,可突然阻塞气道,影响气体交换;成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时,气道分泌物增多、支气管痉挛等导致气道狭窄,通气功能障碍。
儿童:儿童好奇心强,易将小物件吸入气道,如小珠子、花生米等,是儿童气道异物导致急性呼吸衰竭的常见原因,需特别注意避免儿童接触小的危险物品。
成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长期吸烟,气道黏膜受损,反复炎症刺激导致气道结构改变,在冬季等寒冷刺激或呼吸道感染时,病情加重,气道阻塞进一步加重,引发急性呼吸衰竭。
肺实质疾病
肺炎:细菌、病毒、真菌等感染引起的肺炎是常见病因。例如,细菌性肺炎中的肺炎链球菌肺炎,病原体在肺内繁殖,引起肺泡炎症、渗出,影响气体交换。儿童肺炎多由病毒(如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等)或细菌感染引起,婴幼儿免疫功能尚未发育完善,更易患肺炎且病情变化快。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多种原因可诱发,如严重创伤、感染、误吸等。严重创伤患者机体处于应激状态,炎症反应强烈,可导致肺血管内皮和肺泡上皮损伤,肺泡通透性增加,大量液体渗出到肺间质和肺泡内,引起肺顺应性下降、肺内分流增加,导致急性呼吸衰竭。
肺血管疾病:肺栓塞是常见的肺血管疾病相关病因,肺动脉或其分支被血栓等堵塞,使肺循环受阻,通气-血流比例失调。例如,长期卧床的患者(如骨折术后患者),下肢静脉容易形成血栓,血栓脱落可导致肺栓塞;怀孕女性由于血液高凝状态等因素,也有较高的肺栓塞风险。
二、胸廓与胸膜疾病相关病因
胸廓畸形:严重的胸廓畸形如先天性漏斗胸、鸡胸严重影响胸廓的正常形态和肺的扩张,导致通气功能受限。儿童先天性胸廓畸形可能与遗传、胎儿时期胸廓发育异常等因素有关,随着年龄增长,畸形可能逐渐加重,影响呼吸功能,在运动或感染等情况下易诱发急性呼吸衰竭。
胸膜疾病:大量胸腔积液或气胸可压迫肺组织,使肺组织受压萎缩,导致肺通气和换气功能障碍。例如,结核性胸膜炎可引起大量胸腔积液,外伤性气胸可导致气体进入胸腔压迫肺组织。对于老年人,胸腔积液的原因可能更为复杂,需排查恶性肿瘤等因素,气胸可能因肺部基础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或肺部先天发育异常等引起。
三、神经肌肉疾病相关病因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脑血管意外(如脑出血、脑梗死)、颅脑外伤、脑炎等可累及呼吸中枢,导致呼吸节律和深度异常,通气不足。例如,脑出血患者如果出血量较大,压迫脑组织,影响呼吸中枢的正常功能,可迅速出现呼吸衰竭。儿童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可能与先天性脑发育异常、感染等有关,如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可影响呼吸中枢,导致呼吸功能障碍。
周围神经肌肉疾病:格林-巴利综合征可累及周围神经,导致呼吸肌麻痹。该病多见于儿童和青壮年,发病前多有感染前驱症状,如呼吸道感染等,神经传导功能障碍使呼吸肌无力,进而引起通气不足,导致急性呼吸衰竭。重症肌无力患者如果病情急性加重,累及呼吸肌,也可出现呼吸衰竭,这类患者的病情可能因感染、过度疲劳等因素诱发加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