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喘病起因多因素,包括遗传及环境因素,环境因素有过敏原、刺激性气体、感染因素;病理涉及气道慢性炎症、气道高反应性和气道重构,不同年龄性别患者病理表现有差异,生活方式会影响,需长期规范治疗控病情。
一、哮喘病的起因
哮喘病的起因是多因素的,涉及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等。
遗传因素:哮喘具有一定的遗传易感性,如果家族中有哮喘患者,那么亲属患哮喘的风险会增加。研究表明,遗传因素可影响机体的免疫应答等多种生理过程,使得个体更容易发生哮喘相关的气道炎症等病理改变。例如,某些基因的突变或多态性与哮喘的发病风险相关,这些基因可能涉及气道的结构、免疫调节等方面。
环境因素
过敏原:常见的过敏原包括花粉、尘螨、动物毛发皮屑、霉菌孢子等。当过敏体质的个体接触到过敏原时,免疫系统会被激活,引发一系列免疫反应,导致气道出现炎症等改变。比如,尘螨是室内常见的过敏原,其排泄物等成分可引起气道的过敏反应,导致哮喘发作。
刺激性气体:空气中的刺激性气体如二氧化硫、氨气、烟雾等可刺激气道,引起气道痉挛和炎症。长期暴露在污染的环境中,会增加哮喘的发病风险。例如,工业污染地区的空气中含有较多的有害气体,当地居民患哮喘的概率可能相对较高。
感染因素:病毒、细菌等感染也是哮喘发病的重要诱因。呼吸道病毒感染,如呼吸道合胞病毒、鼻病毒等感染,可引起气道炎症和上皮损伤,从而诱发哮喘。儿童时期的反复病毒感染更易增加哮喘的发病风险,因为儿童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对感染的抵御能力相对较弱。
二、哮喘病的病理
哮喘的病理主要涉及气道的慢性炎症、气道高反应性和气道重构等方面。
气道慢性炎症:气道黏膜下有大量的炎症细胞浸润,主要包括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等。这些炎症细胞会释放多种炎症介质,如组胺、白三烯、前列腺素等。炎症介质会引起气道黏膜水肿、黏液分泌增加、气道平滑肌收缩等,导致气道狭窄,引起喘息、气急、胸闷等症状。例如,嗜酸性粒细胞释放的颗粒蛋白等物质可损伤气道上皮细胞,进一步加重炎症反应。
气道高反应性:气道对各种刺激因子呈现高度敏感的状态。当气道受到变应原、冷空气、运动等刺激时,气道平滑肌会发生强烈收缩,导致气道狭窄,通气功能受阻。其机制可能与炎症细胞释放的介质导致气道神经调节功能紊乱、气道上皮损伤后神经末梢暴露等有关。例如,在气道高反应性的状态下,即使是轻度的刺激也可能引起明显的气道收缩,从而引发哮喘症状。
气道重构:长期反复发作的哮喘可导致气道重构,表现为气道平滑肌增生肥厚、基底膜增厚、气道上皮下纤维化等。气道重构会使气道壁增厚、管腔狭窄,且这种改变是不可逆的,会进一步加重气道的阻塞,影响肺功能,导致哮喘难以完全控制。例如,气道平滑肌的增生肥厚会使气道的收缩和舒张功能发生改变,使得气道狭窄更加严重,患者的呼吸困难等症状会持续存在甚至逐渐加重。
不同年龄、性别的哮喘患者在病理表现上可能会有一定差异。儿童哮喘患者由于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气道重构的特点可能与成人有所不同,儿童的气道更容易发生重塑,但也可能在经过规范治疗后有一定的恢复潜力。女性哮喘患者在月经周期等生理阶段,由于激素水平的变化,哮喘的发作可能会有一定的波动,其病理过程也可能受到激素水平的影响。在生活方式方面,长期吸烟、接触污染环境等会加重哮喘的病理改变。对于有哮喘病史的患者,持续的气道炎症和重构会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和肺功能,需要长期规范的治疗来控制病情,减少病理改变的进一步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