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齿冠周炎是18-25岁青年常见炎症,由智齿萌出受阻等致牙冠周围软组织发炎,有局部(疼痛、红肿、张口受限、口臭)和全身症状,通过口腔检查和X线诊断,局部用盲袋冲洗等、全身用抗生素治疗,需保持口腔清洁、合理饮食、定期检查,常发者可拔智齿预防。
一、定义
智齿冠周炎是指第三磨牙(智齿)萌出不全或阻生时,牙冠周围软组织发生的炎症。常见于18~25岁的青年人群,女性发病率略高于男性。智齿萌出过程中,由于萌出空间不足、阻生等原因,牙冠周围牙龈瓣与牙体之间形成较深的盲袋,食物残渣易积存于盲袋内,且不易清洁,加上口腔内适宜的温度和湿度,细菌易于滋生繁殖,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就容易引发冠周炎。
二、病因
1.智齿萌出受阻:人类进化过程中,颌骨长度不足,导致智齿萌出位置不足,常出现阻生情况,如近中阻生、水平阻生等,这是引发智齿冠周炎最主要的原因。例如,约有85%的智齿存在不同程度的阻生现象。
2.细菌感染:口腔内存在大量细菌,当智齿萌出不全形成盲袋后,细菌在盲袋内大量繁殖,主要的致病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等,这些细菌会引发局部组织的炎症反应。
3.机体抵抗力下降:当人体由于劳累、睡眠不足、感冒等原因导致抵抗力下降时,原本处于潜伏状态的细菌会大量繁殖,从而诱发智齿冠周炎。比如,长期熬夜的人群相对更容易发生智齿冠周炎。
三、临床表现
1.局部症状
疼痛:初期患者自觉智齿部位有轻微胀痛不适,随着病情发展,疼痛逐渐加重,可为持续性跳痛或搏动性疼痛,可放射至同侧头面部。
红肿:智齿周围牙龈瓣充血、肿胀,严重时可波及龈颊沟,甚至形成冠周脓肿,此时可见局部牙龈呈暗红色肿胀,有明显压痛。
张口受限:炎症波及咀嚼肌时,可引起不同程度的张口受限,这会影响患者进食和言语。例如,轻度张口受限可能表现为开口度减小至正常的2/3左右,重度时可能仅能开口数毫米。
口臭:由于盲袋内食物残渣腐败坏死,可产生口臭,患者自己能感觉到口腔有异味。
2.全身症状:病情较重时,患者可出现全身不适、发热、畏寒、头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总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多。
四、诊断
1.口腔检查:可见智齿部分萌出或完全不能萌出,牙冠周围牙龈红肿,有触痛,挤压盲袋可见脓性分泌物溢出。
2.X线检查:通过拍摄智齿的X线片,可以了解智齿的生长方向、阻生情况以及与邻牙的关系,有助于明确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例如,能清晰显示智齿是否完全阻生、阻生的深度等。
五、治疗原则
1.局部治疗
盲袋冲洗:使用生理盐水、过氧化氢溶液等反复冲洗智齿周围的盲袋,将盲袋内的食物残渣、脓液等冲洗干净,然后在盲袋内涂布碘甘油等药物,以消炎、收敛。
脓肿切开引流:如果已形成冠周脓肿,应及时切开引流,排出脓液,缓解疼痛和肿胀。
2.全身治疗:根据病情轻重,可口服或静脉滴注抗生素,如头孢菌素类、甲硝唑等,以控制感染。同时,患者应注意休息,多饮水,进食易消化的食物,以增强机体抵抗力。
六、预防措施
1.保持口腔清洁:每天早晚认真刷牙,饭后及时漱口,可使用含漱液如氯己定含漱液等辅助清洁口腔,尤其是智齿周围区域,以减少食物残渣和细菌的积存。
2.注意合理饮食: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保持饮食均衡,增强身体抵抗力。
3.定期口腔检查:定期到口腔科进行检查,及时发现智齿萌出异常等情况,以便早期处理。对于经常反复发作智齿冠周炎的患者,待炎症控制后,可考虑拔除智齿,以预防复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