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肥大是指子宫均匀增大且肌层厚度超2.5cm伴不同程度子宫出血的疾病,多产妇易患,病因包括多产妇慢性子宫复旧不全、卵巢功能障碍、炎症、盆腔瘀血、子宫肌层血管硬化等;临床表现有月经量多、持续天数长、周期缩短、少数不孕;诊断靠妇科检查、B超、病理检查;治疗分保守治疗(针对病因)和手术治疗(症状严重且无生育要求时);特殊人群如妊娠期、围绝经期、老年女性有相应注意事项,需监测或排查相关情况。
子宫肥大的常见病因
多产妇慢性子宫复旧不全:多产妇的子宫肌层内弹力纤维组织在平滑肌间及血管周围增生,致使子宫肥大。例如,女性分娩次数较多时,子宫肌层的恢复可能不完全,长期下来容易引发子宫肥大。
卵巢功能障碍:雌激素持续刺激,可使子宫肌层肥厚。常见于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尤其是病程较长的,雌激素长期作用,子宫肌层就会增厚肥大。
炎症引起:慢性附件炎、盆腔结缔组织炎及子宫慢性肌炎,引起子宫肌层内胶原纤维增生,使子宫纤维化。像慢性输卵管炎如果没有得到有效控制,炎症蔓延可能影响到子宫,导致子宫肥大。
盆腔瘀血:引起子宫结缔组织增生,亦可致子宫肥大。比如一些盆腔血液循环不畅的情况,会导致子宫局部瘀血,进而引发子宫肥大。
子宫肌层血管硬化:原发性子宫血管病变等导致子宫肥大。
子宫肥大的临床表现
月经量过多,持续天数延长:患者月经量较以往明显增多,而且出血持续的时间比正常情况延长。例如以往月经持续3-5天,现在可能延长到7-10天,经量也明显增多。
周期缩短:月经周期会缩短,比如原本28-30天的周期,可能变为20天左右就来一次月经。
少数患者可出现不孕:子宫肥大严重时可能会影响受孕,具体机制可能与子宫肌层肥厚影响了子宫的正常功能,如影响了受精卵的着床等有关,但具体原因还需进一步研究明确。
子宫肥大的诊断方法
妇科检查:通过双合诊或三合诊检查子宫大小,子宫呈均匀增大,肌层肥厚,一般如孕8-12周大小,但硬度较均匀。
B超检查:可以清晰地看到子宫肌层的厚度等情况,子宫肌层厚度超过2.5cm,结合临床表现有助于诊断子宫肥大。
病理检查:主要是子宫颈涂片检查,排除子宫颈癌的可能。因为子宫肥大有时可能会与子宫颈癌等疾病有一些相似的表现,通过病理检查可以明确鉴别。
子宫肥大的治疗原则
保守治疗:如果患者症状较轻,比如月经量增多不明显,没有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可以采取保守治疗。主要是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如控制慢性炎症等。对于卵巢功能障碍引起的,可根据具体情况调整激素水平等,但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手术治疗:如果患者症状严重,经保守治疗无效,且无生育要求者,可考虑行子宫切除术。但手术治疗是有严格适应证的,需要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综合判断。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妊娠期女性:如果妊娠期发现子宫肥大,需要密切监测子宫情况以及孕妇的身体状况。因为子宫肥大会增加孕期一些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如孕期出血等,要定期进行产检,观察胎儿发育情况和孕妇子宫的变化,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围绝经期女性:围绝经期女性出现子宫肥大时,要注意与一些妇科疾病鉴别,如子宫内膜癌等。同时,要关注月经变化等情况,因为围绝经期本身月经就可能紊乱,而子宫肥大可能会加重这种紊乱,需要定期进行妇科检查和相关的健康监测。
老年女性:老年女性出现子宫肥大相对较少见,但也要重视。需要排除一些恶性病变等情况,因为老年女性患一些妇科恶性肿瘤的风险相对较高。要注意观察有无异常阴道出血等情况,定期进行妇科检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