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护理需从一般护理、病情观察及特殊人群护理三方面着手。一般护理包括隔离环境、皮肤口腔护理;病情观察要关注生命体征、神经系统症状及并发症;特殊人群如婴幼儿、免疫力低下患儿、有基础疾病患儿需针对性细致护理。
一、一般护理措施
(一)隔离与环境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需将患儿隔离,一般隔离至症状消失后1周。保持患儿居住环境的空气流通,温度适宜,通常维持在22~24℃左右,湿度保持在50%~60%。定期对患儿的玩具、餐具等进行消毒,可采用煮沸消毒或使用含氯消毒剂浸泡等方式。
(二)皮肤护理
手足口病患儿会出现皮疹,要保持皮肤清洁,勤给患儿更换衣物,衣物应选择柔软、宽松的棉质衣物,避免摩擦皮疹部位。对于皮疹处,要注意观察其变化,如有破溃要防止感染,可遵医嘱使用一些促进皮肤修复的药物局部涂抹。比如如果皮疹有渗出,可使用康复新液等进行局部湿敷等处理,但具体用药需严格遵循医嘱。
(三)口腔护理
患儿口腔内会有疱疹或溃疡,导致疼痛,影响进食。要保持口腔清洁,饭后让患儿用温水漱口,较小的患儿可以用生理盐水擦拭口腔。可以使用一些儿童适用的口腔黏膜保护剂,如康复新液含漱等,以减轻口腔疼痛,促进溃疡愈合。年龄较小的患儿可能因口腔疼痛而拒食,此时要注意补充营养,可给予清淡、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
二、病情观察注意事项
(一)生命体征观察
密切观察患儿的体温、呼吸、心率等生命体征。手足口病患儿可能出现发热症状,要定时测量体温,若体温超过38.5℃,可采用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等)或遵医嘱使用退热措施,但要避免低龄儿童使用不恰当的退热方式。同时观察呼吸频率和节律,以及心率情况,如发现呼吸急促、心率加快等异常情况,要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
(二)神经系统症状观察
部分手足口病患儿可能出现神经系统受累的表现,如精神差、嗜睡、易惊、头痛、呕吐等。要密切观察患儿的精神状态,是否有烦躁不安或萎靡不振等情况,有无呕吐现象,以及肢体活动情况等。一旦出现上述神经系统异常表现,提示可能病情较重,需立即采取相应的治疗和护理措施。
(三)肺水肿等并发症观察
还要注意观察患儿是否有肺水肿等严重并发症的迹象,如是否有咳嗽、气促加重、口唇发绀、面色苍白等表现。如果出现这些情况,要立即协助医生进行抢救处理。
三、特殊人群护理注意事项
(一)婴幼儿护理
对于婴幼儿,由于其表达能力差,护理时更要细致入微。要特别注意观察其口腔情况,因为婴幼儿口腔疱疹可能影响吃奶等进食情况,要保证其营养摄入。在皮肤护理方面,要防止婴幼儿抓挠皮疹部位,可给婴幼儿佩戴柔软的棉质手套等。同时,要密切关注其体温变化,因为婴幼儿体温调节中枢不完善,发热时病情变化可能较快。
(二)免疫力低下患儿护理
免疫力低下的患儿感染手足口病后病情可能更严重,护理时要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措施,防止交叉感染。密切观察其病情变化,因为这类患儿对病情的耐受能力较差,一旦出现异常要及时处理。在饮食方面,要给予营养丰富且易于消化的食物,以增强其抵抗力,但要注意食物的清洁卫生。
(三)有基础疾病患儿护理
对于本身有基础疾病的患儿,如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等基础疾病的患儿,患手足口病后要更加关注其基础疾病的情况是否有加重。例如,有先天性心脏病的患儿可能因发热、感染等因素导致心脏负担加重,要密切观察其心脏功能相关表现,如是否有胸闷、气促等情况较平时加重,及时与医生沟通,调整对基础疾病的护理和治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