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腔积液置管引流过程中患者有不同阶段的疼痛感受,受患者自身因素(年龄、痛阈、基础疾病)和操作相关因素(医生技术、置管器械)影响,可通过术前心理护理、优化操作过程、术后护理来减轻疼痛。
在进行胸腔积液置管引流操作前,医护人员会进行局部皮肤的消毒等准备工作。此时可能会有轻微的皮肤接触感,一般不会有明显疼痛,但部分对疼痛较为敏感的患者可能会因消毒酒精等对皮肤的短暂刺激而有轻微不适感觉。
穿刺置管阶段的疼痛情况
麻醉阶段:通常会先进行局部麻醉,在麻醉药物注射过程中,会有短暂的刺痛感,这是因为针头刺入皮肤及皮下组织,但这种刺痛感一般较为短暂,多数患者可以耐受。
穿刺进针阶段:当穿刺针进入胸腔时,由于胸腔内的神经分布情况,部分患者可能会有牵拉感或轻微疼痛,但一般在可忍受范围内。对于多数患者来说,这种疼痛程度相对较轻,类似于轻度的胸部被牵拉的感觉。不过,个体之间存在差异,一些痛阈较低的患者可能会感觉疼痛相对明显一些,而痛阈较高的患者可能感觉相对较轻。
置管后阶段的感受
置管完成后,一般来说疼痛会逐渐减轻。但在置管后的初期,可能会有少量患者因导管对胸腔内组织的轻微刺激而有轻微的胸部不适或隐痛感,这种感觉通常也比较轻微,并且会随着时间推移逐渐缓解。
影响胸腔积液置管引流疼痛感受的因素
患者自身因素
年龄:儿童患者由于其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对疼痛的感知可能相对更为敏感,在胸腔积液置管引流过程中可能会表现出更明显的哭闹等疼痛反应;而老年患者可能存在基础疾病等情况,对疼痛的耐受能力可能会有所下降,但也有部分老年患者因长期病痛折磨,痛阈有所提高。
痛阈差异:不同患者的痛阈不同,痛阈低的患者会感觉置管引流过程中的疼痛相对更明显,而痛阈高的患者则感觉相对较轻。例如,一些从事过高强度体力劳动等对疼痛耐受锻炼较多的患者,其痛阈可能相对较高。
基础疾病:如果患者本身存在胸部疾病导致胸膜粘连等情况,在置管引流时,由于需要突破粘连组织等,可能会导致疼痛相对更明显。比如有结核性胸膜炎病史的患者,胸膜粘连情况较常见,置管时疼痛可能较无此病史的患者更显著。
操作相关因素
操作医生的技术水平:经验丰富的医生进行胸腔积液置管引流操作时,能够更熟练、精准地进行穿刺等操作,减少对组织的损伤,从而减轻患者的疼痛。例如,快速、准确的穿刺可以缩短操作时间,减少患者的不适。
置管器械的选择:合适的置管器械也有助于减轻疼痛。比如较细的导管对组织的损伤相对较小,在置管过程中引起的疼痛可能会相对较轻。
减轻胸腔积液置管引流疼痛的措施
术前心理护理
对于患者进行充分的术前心理疏导,减轻患者的紧张焦虑情绪。因为紧张焦虑会导致患者对疼痛的敏感性增加。通过与患者沟通,向其解释操作的过程等,让患者有一定的心理准备,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疼痛感受。例如,详细向患者说明从准备到置管完成的大致流程,让患者知道每个步骤大概会有什么样的感受,缓解其紧张情绪。
优化操作过程
医护人员要熟练操作,在穿刺等过程中尽量轻柔、准确,减少不必要的反复操作,以降低对组织的损伤,从而减轻疼痛。
合理选择置管器械,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粗细等的导管,减少对组织的刺激。
术后护理
置管后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疼痛情况,若患者疼痛较为明显,可在医生指导下采取适当措施,如让患者采取舒适的体位等,以减轻因体位不当等导致的导管对组织的刺激引起的疼痛。同时,要注意保持置管部位的清洁等,预防感染等并发症,因为感染等也可能会加重疼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