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节是影像学上直径≤3厘米的类圆形或不规则形病灶,有单发或多发,病因多样;结节灶广义上与肺结节关联,无严格3厘米直径限制,成因类似。两者影像学表现因密度等有不同细节,临床处理及随访依大小、形态等制定,不同年龄人群及有特殊病史者在处理随访上有不同注意事项。
一、定义方面
肺结节
肺结节是影像学上的一种描述,通常是指肺内直径小于或等于3厘米的类圆形或不规则形的病灶,可呈实性、部分实性或磨玻璃密度。其可以是单发,也可以是多发。从年龄角度看,不同年龄段人群都可能出现肺结节,比如儿童若有感染等情况也可能出现炎症性肺结节;对于有吸烟史的人群,肺结节的发生风险可能相对增加,因为长期吸烟会刺激肺部,容易引发一些肺部病变形成结节。
从病因来讲,肺结节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像肺部感染(如细菌、病毒、真菌等感染后遗留的病灶)、肺部良性肿瘤(如错构瘤等)、肺内的转移瘤以及一些原因不明的肺部肉芽肿性病变等。
结节灶
结节灶也是影像学上的一种表述,它和肺结节在广义上有一定关联,但相对来说,结节灶的范围可能更宽泛一些,没有严格的直径限定在3厘米以内这一标准,不过临床上常和肺结节的概念一起提及,其形成原因也和肺结节类似,可能是肺部的各种病变在影像上呈现出结节样的病灶表现。同样,不同年龄、生活方式及病史的人群都可能出现结节灶,比如有既往肺结核病史的人群,肺部可能会遗留结节灶;长期处于空气污染环境中的人群,肺部出现结节灶的几率可能会高于生活在良好环境中的人群。
二、影像学表现细节方面
肺结节
在CT等影像学检查中,肺结节根据密度不同可分为实性肺结节、部分实性肺结节和磨玻璃肺结节。实性肺结节表现为边界清晰,内部密度均匀的结节;部分实性肺结节是既含有实性成分又有磨玻璃成分的结节;磨玻璃肺结节则是表现为肺内模糊的结节影,密度轻度增加,呈云雾状。对于不同年龄的人群,肺结节的影像学表现可能会因为基础疾病等因素有所不同,比如老年人群如果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基础病,其肺结节的影像学表现可能会和没有基础病的人群有所差异,在判断时需要综合考虑。
结节灶
结节灶的影像学表现同样可以有不同密度情况,但由于没有肺结节那样明确的3厘米直径限制,所以在大小上可能跨度更大。不过整体的影像学分析思路和肺结节类似,需要观察结节的形态、边缘、内部结构等情况来辅助判断其性质。例如,对于有长期接触粉尘职业史的人群出现的结节灶,可能需要重点考虑粉尘沉着症等相关疾病导致的结节灶表现。
三、临床处理及随访方面
肺结节
对于肺结节,医生会根据结节的大小、形态、密度等情况来制定随访或进一步检查的方案。一般来说,小于5毫米的纯磨玻璃肺结节,每年随访胸部CT即可;5-10毫米的肺结节,可能需要3-6个月复查胸部CT观察变化;而对于部分实性肺结节等怀疑有恶性可能的结节,可能会更早进行活检等检查以明确性质。不同年龄的人群在随访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不同,比如儿童肺结节在随访时要考虑其生长发育等因素,要选择对儿童辐射影响较小的检查方式,并且密切关注结节的动态变化;老年人群如果有多种基础疾病,在随访时要综合评估其身体状况,看是否能耐受进一步的有创检查等。
结节灶
结节灶的临床处理和随访也会参考其类似肺结节的一些原则,但如果结节灶较大或者有一些可疑恶性的表现时,处理方式可能会更积极。对于有特殊病史的人群,比如有过肺部恶性肿瘤病史的人群出现结节灶,需要更加警惕转移等情况,随访频率可能会相对更密集,检查手段也可能会更全面,以排除肿瘤复发或转移等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