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节影是胸部影像学检查发现的肺部局限性类圆形直径≤3厘米实性或亚实性阴影,可由良性病变(感染性因素如细菌、病毒、真菌感染,非感染性因素如良性肿瘤、炎性假瘤)和恶性病变(原发性肺癌、转移性肺癌)导致,需根据结节特征进一步评估,如定期复查CT、穿刺活检、PET-CT等,直径大于8毫米实性结节或有恶性特征结节需积极明确性质制定方案,儿童发现肺结节影要考虑辐射剂量等并结合病史综合判断。
一、良性病变相关
感染性因素
细菌感染:例如肺炎球菌等细菌引起的肺部感染,在炎症修复过程中可能形成结节影。研究表明,肺部细菌感染后经过规范治疗,部分患者的结节影可逐渐吸收消散。在儿童中,由于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全,肺部感染后出现肺结节影的情况相对成人可能有不同的特点,儿童肺部感染导致的结节影可能与儿童自身的免疫反应以及感染细菌的毒力等因素相关,需要密切观察其病情变化及结节影的转归。
病毒感染:像腺病毒、巨细胞病毒等感染肺部后,也可能留下结节样的病灶。对于有免疫缺陷的人群,如艾滋病患者,病毒感染更容易导致肺部出现复杂的结节影表现,因为其自身的免疫功能无法有效控制病毒对肺部的损伤,结节影可能持续存在或反复发作。
真菌感染:在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免疫抑制剂或有基础疾病导致免疫力低下的人群中较为常见,例如曲霉菌感染,可在肺部形成结节影,其影像学特点有一定的特征性,如可能出现晕轮征等表现,对于这类患者需要进行真菌相关检测来明确诊断。
非感染性因素
良性肿瘤:肺部的一些良性肿瘤,如错构瘤,是比较常见的导致肺结节影的原因。错构瘤是由正常肺组织的异常组合形成的良性病变,一般生长缓慢,多数情况下结节影的形态较为规则,通过定期复查胸部CT观察结节影的变化情况来判断其性质。在老年人中,由于肺部组织的退行性变等因素,错构瘤等良性肿瘤导致肺结节影的情况相对有所增加,需要结合患者的年龄、症状等综合判断。
炎性假瘤:是肺部炎症后形成的局限性、非特异性增生性病变,表现为肺内结节影。它是一种良性病变,但有时需要与肺部恶性肿瘤相鉴别,通过进一步的检查,如穿刺活检等明确诊断。
二、恶性病变相关
原发性肺癌:早期肺癌可能表现为肺结节影,尤其是周围型肺癌。随着肿瘤的生长,结节影的形态可能发生变化,如出现分叶、毛刺、胸膜牵拉等表现。在有长期吸烟史的人群中,尤其是年龄在40岁以上的男性,肺结节影需要高度警惕肺癌的可能。吸烟会损伤肺部细胞,增加基因突变的风险,从而导致肺癌的发生概率升高,这类人群发现肺结节影后需要更加密切地随访和进一步检查以排除肺癌。
转移性肺癌: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转移到肺部形成结节影,例如乳腺癌、肝癌、结肠癌等转移至肺部。此时需要寻找原发肿瘤的病灶,通过病史询问、相关实验室检查及进一步的影像学检查来明确原发肿瘤的情况,对于转移性肺癌导致的肺结节影,治疗需要结合原发肿瘤的情况进行综合治疗。
肺结节影的进一步评估
一旦发现肺结节影,需要根据结节的特征(如大小、形态、密度等)进行进一步评估。一般会通过定期复查胸部CT观察结节影的变化情况,对于一些怀疑恶性的结节影可能需要进行穿刺活检、PET-CT等检查来明确其性质。例如,对于直径大于8毫米的实性结节影,或者具有恶性特征表现的结节影,更倾向于积极进一步检查以明确诊断,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在儿童中发现肺结节影,由于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检查时需要考虑辐射剂量等问题,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并密切关注结节影对儿童生长发育可能产生的影响,同时结合儿童的病史等情况综合判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