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与疱疹不同,病因上前者病毒感染为主、细菌多继发,后者由特定疱疹病毒引起;临床表现有别,前者有鼻部及全身症状等,后者有皮肤黏膜或沿神经走行的水疱等表现;诊断依据不同,前者靠病史、表现和血常规等,后者靠典型表现及病毒学检查等;治疗有差异,前者对症或抗细菌,后者用抗病毒及相关药物等;特殊人群各有特点,需特殊护理和关注。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毒感染占70%-80%,常见病毒有鼻病毒、冠状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等,细菌感染多继发于病毒感染之后,常见溶血性链球菌,其次为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等。不同年龄人群易感染的病原体可能有差异,儿童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善,相对更易被病毒侵袭引发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疱疹:单纯疱疹主要由单纯疱疹病毒1型(HSV-1)引起,也可由2型(HSV-2)引起,HSV-1多引起口咽部及口唇部位疱疹,HSV-2主要引起生殖器疱疹;带状疱疹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人在儿童时期感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后发病为水痘,病毒潜伏在神经节内,当机体免疫力下降时,病毒被激活引发带状疱疹,年龄越大、免疫力越低越易患带状疱疹。
临床表现方面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普通感冒型主要表现为鼻部症状,如喷嚏、鼻塞、流清水样鼻涕,也可表现为咳嗽、咽干、咽痒或灼热感等,一般无发热或仅有低热,全身症状轻;流行性感冒型除了有普通感冒症状外,还可出现高热、头痛、全身酸痛、乏力等全身症状;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多有咽部脓苔、流涕为脓性等表现。不同年龄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表现可能有特点,婴幼儿症状较重,可出现高热、呕吐、腹泻等。
疱疹:单纯疱疹初起时局部皮肤发红,继而出现簇集性小水疱,疱液清,可破溃糜烂,疼痛明显,HSV-1感染好发于口角、唇缘等部位,HSV-2感染好发于生殖器部位;带状疱疹好发于肋间神经、三叉神经等分布区域,皮疹特点为沿神经走行的簇集性水疱,伴有显著的神经痛,年龄较大、免疫力低下者神经痛更明显,持续时间可能更长。
诊断方面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主要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和血常规等检查。病毒感染时血常规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比例升高;细菌感染时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C-反应蛋白等炎症指标可升高。
疱疹:单纯疱疹可根据典型的皮肤黏膜疱疹表现初步诊断,必要时可进行病毒学检查,如病毒培养、核酸检测等;带状疱疹根据单侧分布的簇集性水疱、沿神经走行的特点及神经痛等表现多可确诊,病毒学检查可辅助诊断。
治疗方面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以对症治疗为主,如发热时可采用物理降温等非药物干预措施(儿童要特别注意避免使用可能有不良反应的不恰当降温方式),有咳嗽等症状可使用止咳药物等,一般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为自限性,病程多在1周左右;细菌感染时可选用抗生素治疗。
疱疹:单纯疱疹可使用抗病毒药物,如阿昔洛韦等,局部可使用炉甘石洗剂等;带状疱疹除使用抗病毒药物外,还需使用营养神经药物等,对于神经痛明显者可采用相应止痛措施,老年人等免疫力低下患者治疗更需注意疗程和并发症防治。
特殊人群方面,儿童患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时,要格外注重护理,保证充足休息、合理饮食,密切观察体温等变化,因为儿童体温调节中枢不完善,病情变化相对较快;老年人患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时,由于免疫力下降、多合并基础疾病,更易出现并发症,如肺炎等,需加强监测和护理;对于疱疹患者,无论年龄,免疫力低下人群(如艾滋病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等)病情可能更重,恢复更慢,需特别关注其免疫状态并采取相应治疗和防护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