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喘的季节性发作与过敏因素、气候因素、呼吸道病毒感染因素相关。花粉在春秋季传播,尘螨夏季繁殖活跃;气温骤变、昼夜温差大及气压变化影响哮喘;冬春季节呼吸道病毒流行易诱发哮喘。
一、过敏原因素
1.花粉相关
春季和秋季是很多植物的花粉传播季节。例如,春季的柳树、杨树花粉,秋季的蒿草花粉等。对于过敏体质的哮喘患者来说,吸入这些花粉后,会引发气道的过敏反应。花粉的飘散量受季节气候影响显著,气温、湿度、风力等因素会影响花粉的释放和传播范围。在花粉传播高峰期,空气中花粉浓度较高,哮喘患者接触后气道黏膜会出现水肿、分泌物增多等情况,导致气道狭窄,诱发哮喘发作。
不同地区的植物种类不同,其花粉传播的季节性也有差异。生活在花粉传播活跃地区的人群,哮喘发病的季节性特点更为明显。比如在我国北方,春季杨树、柳树花粉飘散时,哮喘患者发病增多;南方部分地区秋季蒿草花粉为主的季节,哮喘患者病情易加重。
2.尘螨相关
尘螨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易于繁殖,夏季气温高、湿度大,尘螨数量往往较多。尘螨的排泄物、尸体等成为过敏原,哮喘患者接触后会引起气道的免疫反应。虽然尘螨全年都可能存在,但夏季环境更适宜其生长繁殖,空气中尘螨过敏原浓度相对较高,哮喘患者在夏季发病或病情加重的情况较为常见。而在冬季,室内如果供暖导致空气干燥,尘螨的繁殖会受到一定抑制,但一些密闭环境中尘螨仍可能存在,不过相对夏季数量较少。
二、气候因素
1.气温变化
气温的骤变是诱发哮喘季节性发作的重要因素。例如从夏季到秋季,气温逐渐降低,人体的气道对温度变化较为敏感。寒冷空气刺激会使气道黏膜血管收缩,气道纤毛运动减弱,气道的防御功能下降,容易导致过敏原等刺激物在气道内停留并引发炎症反应。对于儿童哮喘患者,由于其气道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对气温变化的适应能力更弱,气温变化时更易出现哮喘发作。老年人哮喘患者同样对气温变化敏感,气温降低时气道反应性增高,哮喘发病风险增加。
季节更替时,昼夜温差变化大,夜间气温较低,哮喘患者夜间睡眠时气道更容易受到刺激。比如在春季和秋季,昼夜温差可达10℃以上,这种温差变化会使哮喘患者的气道处于不稳定状态,增加哮喘发作的可能性。
2.气压变化
气压的变化也与哮喘的季节性发病相关。一般在季节转换时,气压会有所波动。低气压环境下,空气中的氧分压降低,人体会出现缺氧状态,这可能会刺激气道,诱发哮喘发作。例如在一些地区,春季和秋季的气压变化较为频繁,哮喘患者在这些时期受气压影响,哮喘发病的概率增加。对于有哮喘病史的人群,尤其是本身肺功能储备较差的患者,气压变化对其气道的影响更为明显。
三、呼吸道病毒感染因素
1.季节性病毒流行
冬季和春季是呼吸道合胞病毒、鼻病毒等常见呼吸道病毒的流行季节。这些病毒感染人体后,会引起呼吸道的炎症反应。病毒感染可损伤气道上皮细胞,使气道的屏障功能受损,更容易受到过敏原等刺激物的影响,从而诱发哮喘发作。儿童是呼吸道病毒感染的高发人群,也是哮喘的高发人群,在呼吸道病毒流行的季节,儿童哮喘患者的发病频率明显增加。老年人由于免疫力相对较低,在病毒流行季节也容易感染呼吸道病毒,进而诱发哮喘。
不同病毒的流行季节有所差异,鼻病毒感染多见于冬春季节,而某些冠状病毒的流行也有一定的季节性特点。当这些病毒流行时,哮喘患者接触病毒的机会增加,气道炎症反应被激活,导致哮喘发病呈现季节性特点。例如在冬季,由于人们室内活动增多,空气不流通,呼吸道病毒更容易传播,哮喘患者在这个时期受病毒感染诱发哮喘的情况较为常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