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检查包括脑脊液检查(腰椎穿刺获取脑脊液观察外观、常规检查、涂片革兰染色找细菌及培养明确病原菌)、血常规检查(观察白细胞计数及分类)、血培养(抗生素前采血提高阳性率)、C反应蛋白检查(细菌感染时明显升高)、影像学检查(头颅超声初步筛查、头颅CT或MRI进一步评估颅内病变)。
一、脑脊液检查
1.腰椎穿刺:是确诊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重要方法。通过腰椎穿刺获取脑脊液,观察脑脊液的外观,正常脑脊液清晰透明,化脓性脑膜炎时脑脊液外观混浊,甚至呈脓样。进行脑脊液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以中性粒细胞为主;蛋白含量增高;糖含量降低,正常新生儿脑脊液糖含量为2.2-4.4mmol/L,化脓性脑膜炎时糖含量常低于2.2mmol/L。进行脑脊液涂片革兰染色找细菌,可明确病原菌,对后续治疗有重要指导意义。但对于前囟未闭的新生儿,腰椎穿刺时需谨慎操作,避免损伤脊髓等组织,同时要注意操作过程中的无菌原则,防止继发感染。
2.脑脊液培养:将脑脊液进行细菌培养,能明确致病菌,根据培养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进行治疗。培养需要一定时间,一般为2-3天,甚至更长时间,但这是确定病原菌的金标准。对于有感染表现的新生儿,尽早进行脑脊液培养,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二、血常规检查
1.白细胞计数及分类:白细胞总数可明显升高,可达(20-40)×10/L以上,也有部分患儿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但分类中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常>60%,提示存在细菌感染。但需注意新生儿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善,白细胞计数可能不典型,不能仅依靠白细胞计数来诊断,但可作为辅助诊断指标。对于出生后有感染症状的新生儿,定期复查血常规,观察白细胞及分类的变化,有助于动态评估病情。
三、血培养
1.采血时机:在使用抗生素之前采血进行血培养,可提高阳性率。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常由血行感染引起,血培养阳性有助于明确病原菌。采血时要严格无菌操作,避免污染。一般采血2-5ml,分别接种需氧和厌氧培养基。血培养阳性结果不仅可以明确病原菌,还能为治疗提供依据。对于怀疑化脓性脑膜炎的新生儿,即使已经使用了少量抗生素,也应尽量采血进行血培养,因为部分情况下仍可能培养出病原菌。
四、C反应蛋白(CRP)检查
1.CRP水平:CRP是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在细菌感染时,CRP会明显升高,其升高程度与感染的严重程度常呈正相关。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时,CRP通常>8mg/L,治疗有效时CRP会逐渐下降。CRP检查快速简便,可作为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辅助诊断指标及病情监测指标。但需注意,CRP升高也可见于其他非细菌感染性疾病,如病毒感染等,所以需要结合临床症状、体征及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五、影像学检查
1.头颅超声检查:对于前囟未闭的新生儿,头颅超声检查可作为初步筛查手段,能发现脑室扩大、脑室周围回声增强等异常情况,有助于了解颅内有无并发症,如脑室炎、脑室周围出血等。但头颅超声检查对硬脑膜下积液等的诊断有一定局限性。操作时要轻柔,避免损伤新生儿头部。
2.头颅CT或MRI检查:头颅CT在急性期可发现颅内是否有脓肿、硬膜下积液等情况,对于病情较重、头颅超声检查不明确或需要进一步评估颅内病变的新生儿,可考虑进行头颅CT检查。但CT检查有一定辐射,需严格掌握适应证。头颅MRI对脑组织的分辨率更高,能更清晰地显示颅内病变,如脑膜强化、脑实质炎症等,对于诊断和评估病情有重要价值,尤其适用于需要详细了解颅内病变情况的新生儿,但检查时需保持新生儿安静,必要时可能需要使用镇静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