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时期免疫系统未完全发育、老年人免疫功能衰退等自身因素,室外工业废气汽车尾气、室内吸烟装修等环境因素,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维生素缺乏等营养因素,长期不合理用药、基础疾病影响等其他因素,均可导致反复呼吸道感染。
一、自身因素
(一)免疫功能低下
儿童时期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如婴幼儿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均相对较弱,血清免疫球蛋白(如IgG、IgM等)水平低于成人,特别是婴儿早期从母体获得的抗体逐渐消失,自身合成抗体的能力不足,导致对病原体的抵御能力较差,容易发生反复呼吸道感染。对于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功能衰退,T细胞、B细胞等免疫细胞的活性和数量下降,免疫功能逐渐降低,呼吸道局部的黏膜免疫功能也减弱,呼吸道黏膜分泌的免疫球蛋白A(sIgA)减少,使得呼吸道清除病原体的能力下降,增加了反复呼吸道感染的风险。
(二)解剖结构异常
例如先天性的气道畸形,如气管狭窄、支气管软化等,会影响呼吸道的正常通气和痰液排出,导致气道内病原体容易滞留,增加感染的机会。还有鼻腔结构异常,如鼻中隔偏曲、鼻甲肥大等,会影响鼻腔的通气功能,使鼻腔对吸入空气的过滤、加温、加湿作用减弱,病原体容易长驱直入下呼吸道引发感染。
二、环境因素
(一)空气污染
室内外空气污染都会对呼吸道产生不良影响。室外的工业废气、汽车尾气等含有大量的颗粒物、有害气体(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长期暴露在这样的环境中,会损伤呼吸道黏膜,破坏呼吸道的防御屏障,使呼吸道容易受到病原体的侵袭。室内的空气污染也不容忽视,如吸烟产生的烟雾中含有多种有害物质,可刺激呼吸道黏膜,降低呼吸道的纤毛运动功能和吞噬细胞的活性,增加呼吸道感染的易感性;室内装修材料释放的甲醛等有害化学物质,同样会对呼吸道黏膜造成损害,影响呼吸道的正常功能。
(二)居住环境拥挤
在人口密集、居住环境拥挤的地方,病原体容易通过空气飞沫、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例如在幼儿园、学校等集体场所,儿童之间密切接触频繁,呼吸道感染病原体容易在人群中迅速传播,导致反复感染的发生概率增加。
三、营养因素
(一)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
当机体缺乏蛋白质时,会影响免疫球蛋白的合成,导致抗体生成减少,免疫力下降。能量不足会使机体的各项生理功能受到影响,包括呼吸道黏膜的修复和更新能力减弱。例如长期营养不良的儿童,呼吸道黏膜变薄,上皮细胞受损,防御功能降低,容易发生反复呼吸道感染。
(二)维生素缺乏
维生素A缺乏时,会影响呼吸道黏膜上皮的完整性和功能,使呼吸道黏膜的鳞状上皮化生,容易发生感染。维生素C缺乏会影响机体的免疫功能,降低白细胞的吞噬能力等。例如维生素D缺乏不仅会影响钙的吸收和骨骼发育,还与免疫系统功能相关,维生素D缺乏的儿童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可能会增加。
四、其他因素
(一)用药因素
长期不合理使用抗生素可能会破坏呼吸道正常的菌群平衡,导致条件致病菌滋生,引发反复感染。例如滥用广谱抗生素后,可能会抑制肠道和呼吸道的正常有益菌群,使得一些耐药菌或机会致病菌大量繁殖,从而增加呼吸道感染的机会。
(二)基础疾病影响
患有某些基础疾病的人群更容易反复呼吸道感染,如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儿童,由于心肺功能受到影响,呼吸道血液循环和气体交换受到干扰,呼吸道分泌物排出不畅,容易发生肺部感染且不易痊愈,进而反复感染;患有支气管哮喘的患者,气道处于高反应状态,呼吸道黏膜长期处于炎症状态,加上哮喘患者常需要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等药物,进一步削弱了呼吸道的免疫防御功能,容易反复发生呼吸道感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