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气胸引起的皮下气肿,一般要积极治疗气胸原发病,如少量气胸保守治疗、中大量气胸行胸腔穿刺抽气或闭式引流等,同时观察病情变化;对症支持治疗包括吸氧改善缺氧、预防感染;特殊人群如儿童要密切观察、轻柔操作并安抚心理,老年要综合基础病考虑、控制氧浓度等,妊娠期女性要兼顾胎儿安全谨慎选择治疗及用药等。
一、一般处理
1.积极治疗气胸原发病:
如果是自发性气胸引起的皮下气肿,对于少量气胸,可采取保守治疗,让患者卧床休息,吸氧等,一般气体可自行吸收;对于中量或大量气胸,可能需要进行胸腔穿刺抽气或胸腔闭式引流术,将胸腔内的气体排出,以缓解对肺组织的压迫,从而减少气体继续向皮下扩散。例如,胸腔闭式引流术是通过在胸壁放置引流管,连接水封瓶,使胸腔内的气体能够持续排出,这是治疗气胸的常用有效方法,能从根源上减少皮下气肿的气体来源。
如果是创伤性气胸导致的皮下气肿,要根据创伤的具体情况进行相应处理,如对伤口进行清创等处理,同时处理气胸情况。
2.观察病情变化:
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体温、心率、呼吸、血压等。因为皮下气肿可能会影响呼吸功能,随着病情发展,患者可能会出现呼吸困难等情况,通过监测生命体征能及时发现异常。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心肺功能发育尚未完善,病情变化可能较为迅速,更要加强生命体征的监测频率。例如,儿童呼吸频率较快,若出现呼吸急促加重等情况,提示可能病情恶化。
观察皮下气肿的范围、进展情况。如果皮下气肿范围迅速扩大,可能提示气胸情况在加重,需要及时采取进一步措施。
二、对症支持治疗
1.吸氧:
给予患者吸氧治疗,提高血氧分压,改善缺氧状况。对于有气胸引起皮下气肿的患者,吸氧可以缓解因气胸导致的肺通气功能障碍引起的缺氧。一般根据患者的缺氧程度调整吸氧流量,轻度缺氧可给予低流量吸氧(1-2L/min),中重度缺氧可适当提高吸氧流量,但要注意避免氧中毒等情况。对于老年患者,本身可能存在心肺功能减退,吸氧时要注意控制吸氧浓度和流量,防止加重心肺负担。
2.预防感染:
由于皮下气肿可能使皮肤屏障受到一定影响,存在感染风险,可根据情况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例如,对于创伤性气胸导致皮下气肿的患者,为预防伤口及皮下组织感染,可短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但要注意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滥用导致耐药等问题。对于儿童患者,要选择对儿童相对安全的抗生素,且严格掌握用药指征。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
儿童发生气胸引起皮下气肿时,病情变化往往比成人更迅速。在治疗过程中,要更加密切观察皮下气肿的进展以及呼吸、心率等生命体征。胸腔闭式引流等操作时要更加轻柔,遵循儿科操作规范。同时,要注意儿童的心理安抚,因为儿童对疾病和治疗可能会产生恐惧情绪,这也可能影响病情恢复。
2.老年患者:
老年患者多伴有基础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发生气胸引起皮下气肿时,治疗上要综合考虑基础疾病的影响。在吸氧时要注意控制氧浓度,避免因高浓度吸氧诱发二氧化碳潴留。在进行胸腔闭式引流等操作时,要评估患者的心肺功能耐受情况,操作后要加强对伤口及皮下气肿的观察,预防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因为老年患者免疫力相对较低,感染后恢复较慢。
3.妊娠期女性患者:
妊娠期女性发生气胸引起皮下气肿时,治疗要兼顾胎儿的安全。在选择治疗方法时,要权衡利弊。例如,胸腔闭式引流术一般是相对安全的治疗手段,但在操作过程中要注意避免对子宫造成刺激。吸氧时要选择合适的吸氧方式和流量,以保证孕妇血氧含量正常,同时不影响胎儿的氧供。在使用药物方面要更加谨慎,避免使用对胎儿有影响的药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