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腔积液可引起多种症状表现,包括呼吸困难(因胸腔积液压迫肺组织致通气受限,有不同年龄段表现差异及具体活动后或安静时的不同程度表现)、胸痛(炎症刺激或胸膜牵拉引起,有刺痛隐痛及放射表现)、咳嗽(胸腔积液刺激胸膜反射引起,有不同类型咳痰情况);体征表现有视诊胸廓形态及呼吸运动改变、触诊语颤及胸膜摩擦感情况、叩诊浊音实音等、听诊呼吸音等异常;全身表现有发热(感染性积液由病原体感染致免疫反应发热,不同年龄发热特点不同)、乏力(呼吸受限缺氧致能量代谢紊乱,基础疾病患者更明显)。
发生机制:胸腔积液会压迫肺组织,使肺的通气功能受限,导致患者感觉气短、呼吸费力。对于不同年龄的人群,儿童可能因胸腔积液量相对较大或肺部顺应性不同而更早出现呼吸急促;老年人可能本身肺功能就有所减退,少量胸腔积液也会引发较明显的呼吸困难。例如,一项针对不同年龄段胸腔积液患者的研究显示,儿童胸腔积液量达到50-100ml/m2时就可能出现呼吸频率增快,而老年人即使胸腔积液量在200-300ml时也会有明显呼吸困难表现。
具体表现:轻度胸腔积液时,患者在活动后出现呼吸困难;中重度胸腔积液时,安静状态下也可出现呼吸困难,严重者可呈端坐呼吸,不能平卧。
胸痛
发生机制:炎症刺激胸膜或者胸腔积液导致胸膜受到牵拉时会引起胸痛。不同性别患者胸痛表现可能无明显差异,但对于有基础肺部疾病或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胸痛表现可能会被掩盖或不典型。比如有冠心病病史的患者,胸腔积液引起的胸痛可能与心绞痛混淆。
具体表现:多为刺痛或隐痛,在患者深呼吸、咳嗽时疼痛加剧。部分患者胸痛可放射至肩部、背部等部位。
咳嗽
发生机制:胸腔积液刺激胸膜,通过神经反射引起咳嗽。对于生活方式中吸烟的人群,吸烟可能加重呼吸道的敏感性,使咳嗽症状更明显。
具体表现:可为刺激性干咳,也可伴有少量咳痰。如果是感染性胸腔积液引起的咳嗽,可能伴有脓痰。
体征表现
视诊
胸廓形态:大量胸腔积液时,患侧胸廓饱满,肋间隙增宽。儿童由于胸廓骨骼尚未完全发育成熟,胸廓形态改变可能不如成年人典型,但也可出现患侧胸廓膨隆的表现。
呼吸运动:患侧呼吸运动减弱,健侧呼吸运动代偿性增强。
触诊
语颤:患侧语颤减弱或消失。这是因为胸腔积液阻碍了声波的传导。
胸膜摩擦感:当胸腔积液较少,脏层胸膜与壁层胸膜相互摩擦时,可触及胸膜摩擦感,常见于纤维素性胸膜炎阶段。
叩诊
浊音或实音:积液区叩诊呈浊音或实音,积液区上方若有肺组织受压复张,可呈鼓音。儿童由于胸腔相对较小,叩诊时可能需要更细致的操作来判断。
听诊
呼吸音减弱或消失:积液区呼吸音减弱或消失,语音共振减弱或消失。如果是炎症性胸腔积液,可能在积液上方听到支气管呼吸音等异常呼吸音。
全身表现
发热
发生机制:感染性胸腔积液多由细菌、病毒等病原体感染引起,病原体入侵人体后,机体的免疫反应会导致发热。不同年龄人群发热特点有所不同,儿童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感染性胸腔积液时发热可能更急骤、体温更高;老年人感染后发热可能相对不典型,体温升高幅度可能较小。例如,细菌感染引起的脓胸,患者多有高热,体温可达到39-40℃,伴有寒战等表现。
具体表现:感染性胸腔积液患者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热,可为低热、中度发热或高热。
乏力
发生机制:胸腔积液导致患者呼吸功能受限,机体缺氧,能量代谢紊乱,从而使患者感到乏力。对于有基础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本身就存在呼吸功能不全,胸腔积液会进一步加重缺氧,使乏力症状更明显。
具体表现:患者自觉全身无力,活动耐力下降,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活动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