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预防霉菌性阴道炎,需从个人卫生清洁(每日温水清洗外阴、避免刺激洗液冲洗阴道、勤换棉质宽松内裤并暴晒)、生活方式(避免滥用抗生素、控制血糖、不穿紧身或化纤类衣物)及就医前准备(记录症状表现、就医前24-48小时避免阴道冲洗)等方面入手。
一、个人卫生清洁方面
1.保持外阴清洁干燥
日常应每日用温水清洗外阴,清洗时要注意顺序,由前向后清洗,避免将肛门处的细菌带到阴道。温水清洗可维持外阴的酸碱平衡,减少外界细菌的侵入风险。对于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如儿童,由于其生殖系统尚未发育完全,更要注意清洗的轻柔,使用适合儿童的温和清洁产品(若需使用),且要注意清洗频率不宜过高,以免破坏其自身的生理防护屏障;成年女性则要根据自身的卫生状况合理调整清洗频率,但一般每天一次即可。
要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洗液冲洗阴道,因为阴道内有正常的菌群平衡,过度冲洗会破坏这种平衡,增加霉菌性阴道炎的发病风险。
2.勤换内裤
内裤应选择棉质、宽松的款式,棉质内裤透气性好,有助于保持外阴干燥,减少霉菌滋生的环境。每天更换内裤,洗净后最好在阳光下暴晒,阳光中的紫外线有一定的杀菌作用。对于特殊人群,如糖尿病患者,由于其血糖控制不佳时容易并发霉菌性阴道炎,更要注意内裤的清洁和更换频率,因为高血糖环境有利于霉菌生长,所以这类人群可能需要更频繁地更换内裤,且内裤清洗后要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
二、生活方式方面
1.避免滥用抗生素
抗生素的滥用会破坏阴道内的正常菌群,导致霉菌过度生长引发阴道炎。在使用抗生素时,必须严格遵循医生的指导,只有在明确有细菌感染且需要使用抗生素的情况下才使用,不能自行随意使用。例如,一些女性在出现感冒等轻微病症时就自行服用广谱抗生素,这就增加了患霉菌性阴道炎的可能性。对于有长期用药需求的人群,如患有某些慢性疾病需要长期服药的患者,要定期监测阴道菌群情况,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
2.注意血糖控制
对于糖尿病患者,要积极控制血糖水平。因为高血糖环境有利于白色念珠菌的生长繁殖,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霉菌性阴道炎的发病几率会显著增加。患者应遵循糖尿病饮食和治疗方案,通过合理饮食、适当运动和规范用药来将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一般空腹血糖应控制在4.4-7.0mmol/L左右,餐后血糖应控制在10.0mmol/L以下等(具体目标因个体情况而异)。良好的血糖控制不仅有助于预防霉菌性阴道炎,对整体健康也非常重要。
3.避免长时间穿紧身裤或化纤类衣物
紧身裤或化纤类衣物不透气,会使外阴局部温度和湿度升高,为霉菌的生长提供了适宜的环境。无论是年轻女性还是中老年女性,都应尽量减少穿着紧身裤和化纤类衣物的时间,选择宽松、透气的衣物。例如,在运动或长时间外出时,可准备舒适的棉质衣物替换紧身不透气的衣物。
三、就医前准备方面
1.记录症状表现
要详细记录霉菌性阴道炎的相关症状,包括瘙痒的部位、程度,是否有白带异常(如白带呈豆腐渣样、量增多等),以及症状出现的时间、加重或缓解的因素等。这些信息对于医生准确判断病情非常重要。不同年龄的患者描述症状的方式可能不同,儿童可能无法准确描述瘙痒等感觉,家长则需要仔细观察儿童的行为,如是否频繁搔抓外阴等;成年女性可以更清晰地向医生表述症状的具体情况。
2.避免阴道冲洗
在就医前24-48小时内,应避免进行阴道冲洗,因为阴道冲洗可能会影响阴道内的菌群和分泌物的性状,干扰医生对白带常规等检查结果的判断。例如,冲洗后可能会使白带中的霉菌等病原体数量减少,导致检查结果出现假阴性,从而影响医生的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制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