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腹痛有不同表现形式,包括疼痛性质如婴儿哭闹不安、大宝宝表达疼痛,不同病因对应不同疼痛部位;还伴有呕吐、腹泻、发热、便血等伴随症状;不同年龄宝宝有不同特点,新生儿期表现不典型,婴儿期与喂养不当、寄生虫感染有关,幼儿及学龄前期与肠道感染、功能性腹痛等有关。
疼痛性质:
婴儿可能表现为哭闹不安,难以安抚,大一点的宝宝可能会用语言表达腹部的疼痛感受,如说肚子痛。如果是肠套叠引起的腹痛,宝宝可能会出现阵发性剧烈哭闹,伴有屈腿、面色苍白等表现,间隔一段时间又会重复发作。这是因为肠套叠时,套叠的肠管痉挛收缩导致疼痛。
若是消化不良引起的腹痛,多为隐痛,疼痛程度相对较轻,宝宝可能还伴有腹胀、嗳气等表现。
疼痛部位:
腹痛的部位能帮助初步判断病因。比如,右上腹疼痛可能与肝胆疾病有关,像胆囊炎等;左上腹疼痛可能涉及胃部、胰腺等问题;脐周疼痛常见于肠道蛔虫症、肠痉挛等情况,这是因为肠道神经分布相对集中在脐周区域;右下腹疼痛要警惕阑尾炎,典型的阑尾炎初期可能表现为脐周疼痛,之后转移至右下腹。
伴随症状
呕吐:
宝宝腹痛伴有呕吐,可能是胃肠道疾病引起。例如,急性胃炎引起的腹痛,常伴有呕吐,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肠梗阻导致的腹痛,呕吐是比较典型的症状,而且呕吐物可能会有粪臭味,这是因为肠道梗阻后,肠内容物反流引起。对于小婴儿,呕吐可能是腹痛的伴随表现之一,需要密切观察呕吐的频率、呕吐物的性状等。
腹泻:
若宝宝腹痛同时伴有腹泻,可能是肠道感染,如细菌性痢疾,除了腹痛、腹泻外,还可能伴有脓血便;轮状病毒肠炎引起的腹痛腹泻,多见于婴幼儿,大便呈水样或蛋花汤样。不同病因导致的腹泻,腹痛的程度和性质可能有所不同,肠道感染引起的炎症刺激肠道黏膜,导致腹痛和腹泻。
发热:
宝宝腹痛伴有发热,可能提示存在感染性疾病。如急性阑尾炎,除了右下腹疼痛外,可能伴有低热,随着病情进展,体温可能会升高;腹腔内的化脓性感染,像腹膜炎,也会出现腹痛、发热的症状,这是因为感染导致身体的炎症反应,引起发热。对于小婴儿,由于其体温调节中枢不完善,发热可能不太典型,但如果有腹痛同时精神萎靡、体温异常,需高度重视。
便血:
宝宝腹痛伴有便血,可能是严重的肠道疾病。例如,肠套叠可能会出现果酱样血便;过敏性紫癜引起的腹痛,部分患儿会伴有便血,同时可能在皮肤出现紫癜等表现。便血是因为肠道黏膜受到损伤或血管破裂等原因导致,不同疾病引起的便血颜色、性状等有所差异,需要及时就医明确病因。
不同年龄宝宝的特点
新生儿期:
新生儿腹痛往往表现不典型,可能只是出现哭闹不安,吃奶减少,有的可能会有呼吸急促、面色改变等非特异性表现。这是因为新生儿不能准确表达腹痛,而且其机体反应相对不典型。比如,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引起的腹痛,除了上述非特异性表现外,可能还会有腹胀、呕吐物带血等情况,需要通过腹部影像学等检查来辅助诊断。
婴儿期:
婴儿腹痛可能与喂养不当有关,如过度喂养导致消化不良引起的腹痛,除了哭闹外,可能会有腹部膨隆等表现。同时,婴儿期肠道寄生虫感染相对常见,如蛔虫感染,也可能引起腹痛,可伴有食欲不振等表现。
幼儿期及学龄前期:
这个阶段的宝宝能相对准确表达腹痛情况,但仍需要家长仔细观察。比如,幼儿可能会说肚子痛,同时可能伴有发热、呕吐等症状,要考虑肠道感染等疾病。学龄前期儿童如果出现腹痛,还要考虑功能性腹痛的可能,与心理因素、饮食习惯等有关,比如孩子在紧张、焦虑的状态下可能会出现功能性腹痛,表现为间断性的腹痛,疼痛程度一般较轻,可伴有食欲不振等,但各项检查可能无明显器质性病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