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闭经需先区分原发性与继发性,通过病史、体查及辅助检查明确病因,继发性闭经常见病因包括下丘脑性、卵巢性、子宫性及垂体性,需针对病因进行规范化治疗,如下丘脑性闭经需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替代;卵巢性闭经中PCOS首选二甲双胍联合短效避孕药,卵巢早衰需长期雌孕激素替代治疗;子宫性闭经如宫腔粘连需行宫腔镜粘连分离术并联合雌孕激素周期治疗;垂体性闭经如高泌乳素血症首选多巴胺受体激动剂;特殊人群如育龄期、围绝经期及青少年女性需个性化管理;所有闭经患者需长期随访监测骨密度、血脂及乳腺超声,卵巢早衰患者建议30岁后每2年行冠状动脉钙化积分检测。
一、明确闭经类型及诊断依据
女性闭经需先区分原发性(16岁前无月经来潮)与继发性(曾有规律月经后停止≥6个月),临床诊断需结合病史、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继发性闭经常见病因包括下丘脑性(如压力、体重骤降)、卵巢性(如多囊卵巢综合征、卵巢早衰)、子宫性(如宫腔粘连)及垂体性(如高泌乳素血症)。需通过血激素六项(FSH、LH、E2、P、T、PRL)、盆腔超声、甲状腺功能检测及头颅MRI(怀疑垂体病变时)明确病因,例如FSH>40IU/L提示卵巢早衰,PRL>100ng/mL需排查垂体泌乳素瘤。
二、针对病因的规范化治疗
1.下丘脑性闭经
1.1.生活方式干预:体重过低(BMI<18.5)者需通过营养支持恢复体重,目标为每月增重1~2kg;过度运动者需减少运动量至每周<15小时;长期精神压力者建议心理科联合干预,如认知行为疗法。研究显示,体重恢复至正常范围后,80%患者可在6个月内恢复月经。
1.2.药物替代:对长期低雌激素状态者,可短期使用雌孕激素序贯疗法(如结合雌激素0.625mg/d+醋酸甲羟孕酮5mg/d,连用21天),预防骨质疏松及心血管疾病。
2.卵巢性闭经
2.1.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首选二甲双胍(500mgtid)改善胰岛素抵抗,联合短效避孕药(如炔雌醇环丙孕酮片)调节月经周期。研究证实,二甲双胍可使60%患者恢复自发排卵。
2.2.卵巢早衰:需长期雌孕激素替代治疗(如戊酸雌二醇1mg/d+地屈孕酮10mg/d),同时补充钙剂(1000mg/d)及维生素D(800IU/d)预防骨折。需定期监测乳腺超声及子宫内膜厚度。
3.子宫性闭经
3.1.宫腔粘连:需行宫腔镜粘连分离术,术后放置宫内节育器或球囊支架3个月,并联合雌孕激素周期治疗(如雌二醇凝胶2.5g/d+黄体酮胶囊200mg/d)促进子宫内膜修复。研究显示,术后妊娠率可达45%~60%。
4.垂体性闭经
4.1.高泌乳素血症:首选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如溴隐亭2.5mg/d或卡麦角林0.5mg/周),需定期监测血PRL水平及垂体MRI。治疗目标为PRL<25ng/mL,恢复排卵率约70%。
三、特殊人群管理
1.育龄期女性:治疗需兼顾生育需求,如PCOS患者可联合促排卵药物(如来曲唑2.5mg/d,月经周期第3~7天服用),但需警惕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
2.围绝经期女性:若闭经伴随潮热、失眠等更年期症状,可选用低剂量激素替代治疗(如雌二醇贴片25μg/周),但需排除乳腺癌、静脉血栓病史。
3.青少年女性:避免使用可能影响骨龄的药物(如长效GnRH激动剂),优先通过营养支持及心理干预恢复月经。
四、长期随访与并发症预防
所有闭经患者需每6个月监测骨密度(T值<-2.5需启动抗骨质疏松治疗)、血脂(LDL-C>3.4mmol/L需他汀干预)及乳腺超声。卵巢早衰患者建议30岁后每2年行冠状动脉钙化积分检测,预防心血管疾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