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瘫孩子存在多方面症状表现,包括运动功能障碍(肌张力异常、运动发育落后)、姿势异常(静态和动态姿势异常)、反射异常(原始反射延迟消失、出现异常病理反射)、智力语言及感知觉障碍(智力障碍、语言障碍、感知觉障碍),还可能有癫痫发作、牙齿发育异常、生长发育迟缓等其他伴随症状,需早期评估干预并综合关怀支持,个体症状因病情而异。
运动发育落后:在大运动和精细运动方面均可能落后于正常儿童。大运动方面,正常婴儿3个月左右会抬头,6个月能独坐,1岁左右会独走等,脑瘫孩子可能迟迟不能达到这些milestones,比如到了应独走的年龄仍不能独立行走。精细运动方面,正常婴儿6-7个月会用手摆弄物体,脑瘫孩子可能到相应月龄还不能完成精细的抓握、捏取等动作,这是由于脑部病变影响了运动中枢对肌肉运动的协调控制。
姿势异常
静态姿势异常:可表现为仰卧位时头后仰、下肢伸直,俯卧位时头偏向一侧、四肢屈曲等异常姿势。例如正常婴儿仰卧位时四肢自然舒展,而脑瘫婴儿可能呈现异常的肢体摆放姿势。
动态姿势异常:在运动过程中也会出现异常姿势,如行走时呈剪刀步,即双下肢交叉,步幅小,像剪刀一样交替移动;跑步时可能出现身体不平衡、步态不稳等情况,这是因为脑部损伤导致运动协调障碍,使得肢体在运动时无法维持正常的姿势和运动模式。
反射异常
原始反射延迟消失:正常婴儿出生后存在一些原始反射,如拥抱反射、握持反射等,这些反射会在出生后一定月龄内逐渐消失。而脑瘫孩子原始反射可能延迟消失,例如拥抱反射在4-6个月仍存在,握持反射在3-4个月后仍不消失等。同时,还可能出现一些异常的病理反射,如踝阵挛、巴宾斯基征阳性等,这是由于脑部病变破坏了正常的神经反射调控机制,导致反射弧异常。
智力、语言及感知觉障碍
智力障碍:约有2/3的脑瘫孩子伴有不同程度的智力障碍,智力水平低于正常儿童。这与脑部损伤影响了大脑的发育和功能有关,脑部病变可能影响了大脑的认知、记忆、思维等功能区域,导致智力发育受限。
语言障碍:很多脑瘫孩子存在语言障碍,表现为说话延迟、发音不清、语言表达困难等。部分孩子可能只能发出简单音节,不能进行流畅的语言交流。这是因为语言中枢受到影响,或者由于运动功能障碍导致发音器官协调困难,如口唇、舌头等肌肉运动不协调,影响了语言的正常表达。
感知觉障碍:部分脑瘫孩子存在感知觉障碍,如视觉、听觉、触觉等方面的异常。例如对视觉刺激的反应不灵敏,对声音的定位能力差,或者对触觉刺激的感知阈值异常等。这可能是由于脑部病变累及了相应的感知觉中枢或传导通路,影响了感知觉信息的处理和传递。
其他伴随症状
癫痫发作:约有1/3-1/2的脑瘫孩子合并癫痫,癫痫发作形式多样,如部分性发作、全身性发作等。这是因为脑部损伤后神经元异常放电所致,癫痫的发生与脑部病变的部位、程度等因素相关,癫痫发作会进一步影响孩子的神经功能和生长发育。
牙齿发育异常:脑瘫孩子常伴有牙齿发育不良,如牙齿排列不齐、龋齿等发生率较高。这可能与孩子长期卧床、口腔卫生不佳以及脑部病变影响了全身的生长发育包括牙齿的发育有关。
生长发育迟缓:除了运动、智力等方面的发育迟缓外,脑瘫孩子在身高、体重等方面也可能低于正常儿童。这是由于脑部病变导致身体的营养代谢、激素调节等功能受到影响,进而影响了生长发育进程。
对于脑瘫孩子,需要早期进行评估和干预,针对不同的症状采取相应的康复训练等措施,同时要关注孩子的整体生长发育情况,给予全面的关怀和支持,由于脑瘫孩子的个体差异较大,具体的症状表现和严重程度会因病情不同而有所不同,需要专业医生进行综合评估和诊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