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癌有多种症状和前兆,包括口腔内出现异常肿块或斑块,如质地硬无压痛的肿块、白色或红色斑块;溃疡经久不愈,超两周不愈需警惕;疼痛不适,早期轻微后期加重;口腔功能障碍,如咀嚼吞咽困难、说话不清;还可能出现颈部无痛性进行性增大的淋巴结,不同年龄人群表现及相关影响因素各异,需关注并及时排查。
一、口腔内异常肿块或斑块
1.肿块
口腔内可触及质地较硬、无明显压痛的肿块,可发生在牙龈、颊黏膜、舌体等部位。从年龄角度看,中老年人相对更易出现,这可能与长期的口腔刺激、细胞老化等因素有关;从生活方式角度,长期吸烟、饮酒的人群,口腔黏膜受到的刺激增加,细胞发生异常病变的风险升高。例如,有研究表明,吸烟人群口腔癌的发病率显著高于非吸烟人群。
舌体部位的肿块可能会影响说话、吞咽功能,对于儿童来说极为罕见,但如果有先天性的口腔异常病变也可能出现类似情况,此时需要及时就医检查以排除恶性病变可能。
2.斑块
口腔黏膜上出现白色或红色的斑块,白色斑块如白斑,可能是癌前病变,好发于中老年男性,长期嚼槟榔、吸烟的人更易出现白斑。红色斑块如红斑,其恶变潜能比白斑更高,也常见于有不良生活习惯的中老年人群。
二、溃疡经久不愈
1.溃疡特点
口腔内的溃疡一般超过两周仍不愈合,普通的口腔溃疡通常在1-2周内自愈,如果溃疡持续不愈,就要警惕口腔癌的可能。在年龄方面,中老年人群机体修复能力相对较弱,溃疡更易迁延不愈;从生活方式看,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如长期熬夜、过度劳累的人,口腔黏膜的修复能力受影响,溃疡也可能长期不愈。
舌部、牙龈等部位的经久不愈溃疡可能会影响进食,儿童如果出现口腔溃疡经久不愈,需要考虑是否有特殊的先天性疾病或免疫缺陷等问题,应及时排查。
三、疼痛不适
1.疼痛表现
早期可能仅有轻微的疼痛或不适感,随着病情发展,疼痛可能会加重。疼痛部位与肿瘤所在部位相关,如肿瘤在牙龈部位,可能会引起牙龈部位的疼痛;在舌体部位,会导致舌部的疼痛。对于不同年龄人群,感受疼痛的程度可能有所差异,儿童由于表达能力有限,可能需要家长更加密切地观察其口腔相关的异常表现。
长期佩戴不合适义齿的中老年人,口腔黏膜长期受到摩擦刺激,容易诱发口腔癌,进而出现疼痛不适,此时需要及时调整义齿或进行相关检查。
四、口腔功能障碍
1.咀嚼、吞咽困难
肿瘤的生长会影响口腔的正常咀嚼和吞咽功能。例如,肿瘤长在颊黏膜,可能会导致咀嚼时受到阻碍;长在舌体,会影响舌头的运动,进而影响吞咽。在年龄较大的人群中,本身咀嚼和吞咽功能可能就有所减退,口腔癌导致的功能障碍会使其情况更加严重。对于儿童,口腔癌极为罕见,但如果发生,也会严重影响其进食和营养摄入,需要紧急就医处理。
有口腔手术史或放疗史的人群,口腔组织可能发生纤维化等改变,也可能出现咀嚼、吞咽困难,需要与口腔癌导致的功能障碍相鉴别。
2.说话不清
舌体是参与说话的重要器官,舌体部位的口腔癌会影响舌头的运动和发音,导致说话不清。中老年人群如果原本有轻微的语言功能退化,口腔癌引起的说话不清可能会被忽视,而儿童出现说话不清则需要高度重视,排查是否有口腔内的器质性病变。
五、颈部淋巴结肿大
1.淋巴结特点
口腔癌容易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表现为颈部出现无痛性、进行性增大的淋巴结。中老年人如果发现颈部有无痛性淋巴结肿大,且经过一般抗炎治疗无好转,要考虑口腔癌转移的可能;儿童颈部淋巴结肿大相对少见,但如果出现也需要排查口腔内的病变。从生活方式角度,有口腔慢性炎症的人群,颈部淋巴结可能会反复肿大,需要警惕恶变可能,而长期接触致癌物质的人群,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的风险更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