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脑炎需从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诊断,治疗包括一般、对症及病因治疗,护理要病情观察、安全及呼吸道护理,预后与多种因素有关,可通过增强免疫力、预防感染包括接种疫苗来预防,它是较严重疾病,需及时诊断、积极治疗、精心护理与预防以减少对小儿健康的影响。
一、小儿脑炎的诊断
(一)临床表现观察
小儿脑炎通常会有发热、头痛、呕吐等表现,婴幼儿可能还会出现前囟饱满、烦躁不安等情况。不同类型的脑炎可能有各自独特的表现,比如病毒性脑炎可能有皮疹等表现,细菌性脑炎可能感染中毒症状更重。需要根据患儿的年龄、发病过程中的具体症状表现来初步判断。
(二)实验室检查
1.脑脊液检查:是诊断脑炎的重要依据。通过腰椎穿刺获取脑脊液,检查脑脊液的压力、外观、细胞数、蛋白、糖、氯化物等指标。病毒性脑炎时脑脊液细胞数可能轻度升高,以淋巴细胞为主,蛋白正常或轻度升高,糖和氯化物正常;细菌性脑炎时脑脊液细胞数明显升高,以中性粒细胞为主,蛋白升高,糖和氯化物降低等。
2.病原学检查:可以通过脑脊液的病毒分离、细菌培养等明确病原体,例如通过PCR技术检测脑脊液中的病毒核酸来确定是否为特定病毒感染等。
(三)影像学检查
头部CT或MRI检查有助于发现脑部是否有水肿、占位等病变情况,辅助诊断脑炎。
二、小儿脑炎的治疗
(一)一般治疗
卧床休息:保证患儿充足的休息,减少体力消耗,有利于身体恢复。
营养支持:提供充足的营养,保证热量、蛋白质、维生素等的摄入,对于婴幼儿要保证合理的喂养,必要时可通过鼻饲等方式补充营养。
(二)对症治疗
1.退热:如果患儿有发热,可采用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等,对于符合指征的可考虑使用退热药物,但要注意小儿的年龄等因素,避免使用不适合的药物。
2.降低颅内压:当患儿出现颅内压增高表现,如头痛、呕吐、前囟饱满等,可使用甘露醇等药物降低颅内压,但要注意药物的剂量和使用方法,根据患儿的体重等情况准确用药,同时观察患儿的反应。
(三)病因治疗
1.抗病毒治疗:如果是病毒性脑炎,根据不同的病毒类型使用相应的抗病毒药物,如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可使用阿昔洛韦等。
2.抗菌治疗:如果是细菌性脑炎,选用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治疗,如肺炎链球菌脑膜炎可选用青霉素等抗生素,但要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三、小儿脑炎的护理
(一)病情观察
密切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包括体温、心率、呼吸、血压等;观察患儿的意识状态、瞳孔变化等神经系统表现;观察患儿的呕吐情况、肢体活动情况等。
(二)安全护理
对于有抽搐等表现的患儿,要防止咬伤舌头、坠床等意外发生,可使用床档等防护措施,抽搐时不要强行按压患儿肢体。
保持患儿居住环境安静,减少刺激。
(三)呼吸道护理
保持患儿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口鼻分泌物,对于昏迷患儿可定时翻身、拍背,促进痰液排出,必要时可进行吸氧等处理。
四、小儿脑炎的预后及预防
(一)预后
小儿脑炎的预后与脑炎的类型、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是否及时等因素有关。一般来说,病毒性脑炎如果能及时诊断和治疗,大部分预后较好;而细菌性脑炎如果病情重、治疗不及时可能会留有神经系统后遗症,如智力低下、癫痫、肢体瘫痪等。
(二)预防
增强免疫力:让小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均衡饮食,适当进行体育锻炼,以增强机体免疫力。
预防感染: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接触感染源,在传染病流行季节,尽量少带小儿去人员密集的场所。对于一些可通过疫苗预防的脑炎相关疾病,如乙脑等,可按时接种疫苗。
小儿脑炎是一种较为严重的疾病,需要及时诊断、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同时要注意预防,以减少脑炎对小儿健康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