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喘目前不能完全根治,但通过有效管理和规范治疗,多数患者可达到良好或完全临床控制。其临床控制目标包括多项,病情严重程度、依从性及避免触发因素等影响控制效果。治疗与管理包括避免触发因素,如环境和生活方式因素;药物治疗分控制性和缓解性药物;还需定期监测评估。儿童哮喘有其特点和注意事项,老年哮喘常合并基础疾病且症状不典型,需综合考虑,多数哮喘患者经规范治疗等可良好控制,正常生活工作。
一、哮喘的控制现状
临床控制目标:哮喘的临床控制目标包括日间无症状(包括运动时)、无急诊就诊、无夜间憋醒、肺功能正常或接近正常、无哮喘急性发作且无需使用缓解药物等。通过长期规范治疗,约80%的患者可以达到临床控制。
个体差异影响:病情的严重程度、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以及是否能有效避免触发因素等都会影响哮喘的控制效果。一般来说,轻度哮喘患者相对更容易达到良好控制,而中重度哮喘患者需要更严格的管理和更复杂的治疗方案,但也能通过规范治疗改善生活质量和预后。
二、哮喘的治疗与管理
避免触发因素
环境因素:对于有过敏因素的患者,如尘螨过敏,应保持室内清洁,定期清洗床上用品,使用防螨床垫和枕头套等;对于花粉过敏者,在花粉传播季节尽量减少外出,关闭窗户等。不同年龄的患者触发因素可能不同,儿童可能对室内的动物毛发、霉菌等更敏感,老年人可能因呼吸道抵抗力下降,对冷空气等刺激更易诱发哮喘发作。
生活方式因素:吸烟是哮喘发作的重要危险因素,无论是患者本人吸烟还是暴露于二手烟环境中都应尽量避免。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需要注意各自可能接触到的触发因素,例如经常进行剧烈运动的人群要注意运动前的热身和适当使用缓解药物预防运动性哮喘发作。
药物治疗
控制性药物:包括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如布地奈德等)、白三烯调节剂(如孟鲁司特等)、长效β受体激动剂(如沙美特罗等)等。这些药物需要长期规律使用以控制气道炎症,减少哮喘发作。不同年龄的患者在药物选择和剂量调整上有严格要求,例如儿童使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时需要注意正确的吸入方法以确保药物有效到达气道且减少全身副作用。
缓解性药物:如速效β受体激动剂(如沙丁胺醇等),用于缓解哮喘急性发作时的症状。但此类药物不能作为长期控制性治疗药物,仅在有症状时按需使用。
定期监测与评估
肺功能监测:患者需要定期监测肺功能,如呼气峰流速(PEF)等,以评估气道阻塞的程度和治疗效果。不同年龄的患者监测方式和频率可能不同,儿童可以通过简单的峰流速仪进行自我监测,而老年人可能需要更专业的肺功能检测设备。医生会根据肺功能结果调整治疗方案。
三、特殊人群哮喘的特点与注意事项
儿童哮喘
特点:儿童哮喘多与过敏原、呼吸道感染等因素相关,症状可能不典型,如仅表现为咳嗽等。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在药物选择和治疗方案上需要充分考虑对生长发育的影响。
注意事项:家长要密切观察儿童哮喘发作的诱因和症状,严格按照医生要求规范使用药物,定期带儿童复诊,监测生长发育情况。在生活中要避免儿童接触已知的触发因素,营造健康的生活环境。
老年哮喘
特点:老年哮喘患者常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等,哮喘症状可能不典型,且病情波动较大。
注意事项:老年患者在治疗时要考虑基础疾病对药物的影响,选择对其他基础疾病影响较小的治疗方案。要定期评估哮喘控制情况和基础疾病的状况,加强对患者的健康宣教,提高患者的依从性,让患者了解哮喘管理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避免触发因素等。
总之,虽然哮喘不能完全根治,但通过规范的治疗、有效的管理以及对个体差异和特殊人群特点的充分考虑,多数哮喘患者可以得到良好的控制,正常生活和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