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诊结直肠癌需综合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内镜检查等手段。病史采集了解基本情况、生活方式和既往病史;体格检查包括腹部及女性妇科检查;实验室检查有血常规、粪便隐血试验、肿瘤标志物检测;影像学检查有结肠气钡双重造影、腹部超声、CT检查、MRI;内镜检查有结肠镜和乙状结肠镜检查,各检查方法有不同特点和优势,需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合理运用。
一、病史采集
1.一般情况:了解患者的年龄、性别等基本信息,不同年龄段和性别结直肠癌的发病情况有所差异,例如结直肠癌在中老年人群中相对高发。同时询问患者的生活方式,如饮食情况,长期高脂、低纤维饮食是结直肠癌的危险因素;吸烟、饮酒等习惯也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可能相关。还有既往病史,如是否有肠道腺瘤性息肉病史,有腺瘤性息肉病史者结直肠癌的发病风险明显升高。
二、体格检查
1.腹部检查:检查腹部是否有肿块,肿块的位置、大小、质地等情况。还会检查腹部有无压痛、反跳痛等,若有腹部固定性肿块伴压痛,应高度怀疑结直肠癌可能。对于女性患者还需进行妇科检查,以排除妇科疾病导致的类似腹部体征的混淆情况。
三、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了解患者是否有贫血情况,结直肠癌患者长期慢性失血可能导致贫血,表现为血红蛋白降低等。
2.粪便隐血试验:粪便隐血试验阳性是结直肠癌筛查的重要指标之一,约有60%-80%的结直肠癌患者粪便隐血试验呈阳性,但该试验会受到饮食等因素干扰,需多次检查。
3.肿瘤标志物检测:癌胚抗原(CEA)是常用的结直肠癌肿瘤标志物,虽然CEA不是结直肠癌的特异性标志物,但在结直肠癌的诊断、监测复发等方面有一定价值。例如,约45%-75%的进展期结直肠癌患者CEA水平升高,但一些良性疾病如肠道炎症等也可能导致CEA轻度升高。
四、影像学检查
1.结肠气钡双重造影:可显示结肠黏膜形态,观察有无充盈缺损、龛影等异常改变,有助于发现结肠病变。例如能发现结肠腔内的占位性病变,显示病变的部位和大致范围等,但对于小的病变可能存在漏诊情况。
2.腹部超声:可以观察腹部脏器的情况,了解有无肝脏等部位的转移病灶,结直肠癌容易发生肝转移,腹部超声可作为初步筛查肝转移的方法,但对于较小的肝转移灶可能显示不清。
3.CT检查:胸部CT可用于检查有无肺部转移;腹部CT能更清晰地显示结肠病变的部位、大小,以及有无周围组织侵犯和淋巴结转移等情况。例如,能准确判断肿瘤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对于制定治疗方案有重要指导意义。增强CT还可以更好地显示病变血供等情况。
4.磁共振成像(MRI):对盆腔等部位的病变显示优于CT,对于直肠癌的T分期(肿瘤侵犯肠壁的深度等情况)评估更准确,有助于制定手术方案等。例如,能更清晰地显示直肠癌病灶与周围组织如直肠周围系膜等的关系。
五、内镜检查
1.结肠镜检查:是确诊结直肠癌最直接、重要的方法。通过结肠镜可以直接观察结肠黏膜情况,能发现结肠内的病变,如肿块、溃疡等,并可取活组织进行病理检查以明确诊断。对于肠道准备要求较高,需提前进行肠道清洁准备,以保证结肠镜检查视野清晰。在检查过程中,还可以对可疑病变进行多点活检,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对于儿童患者,进行结肠镜检查需要更加谨慎,要根据儿童的年龄、体重等情况合理安排,确保检查安全。
2.乙状结肠镜检查:可观察直肠和乙状结肠的病变,但对于结肠近段的病变难以发现,一般作为结肠镜检查的补充。
通过以上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内镜检查等综合手段,来确诊结直肠癌。不同的检查方法各有其特点和优势,在临床诊断中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和综合运用这些检查手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