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结肿大常见原因有感染因素(细菌、病毒感染)和其他良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过敏反应),淋巴癌相关淋巴结肿大具无痛性进行性肿大、可累及多个部位特点,可通过影像学检查、病理活检鉴别淋巴癌与普通淋巴结肿大,淋巴结肿大不一定是淋巴癌,出现特定情况需警惕淋巴癌,不同年龄性别患者淋巴结肿大都应重视并检查以明确诊断。
一、淋巴结肿大的常见原因
1.感染因素
细菌感染:当身体受到细菌侵袭时,如链球菌、葡萄球菌等感染,可引起所属区域淋巴结肿大。例如,口腔、咽部的细菌感染常导致颈部淋巴结肿大,这种情况下淋巴结通常有压痛,质地相对柔软,活动度较好。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全,更容易因感染出现淋巴结肿大,且可能恢复相对较快,但如果感染未及时控制,也可能迁延不愈导致淋巴结持续肿大。
病毒感染:EB病毒感染可引起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表现为颈部、腋窝、腹股沟等部位淋巴结肿大,同时伴有发热、咽痛、肝脾肿大等症状;风疹病毒感染也会导致淋巴结肿大,多为全身性淋巴结轻度肿大,常发生于儿童时期,一般病情具有自限性。
2.其他良性疾病
自身免疫性疾病:像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可出现淋巴结肿大的表现。这类患者除了淋巴结肿大外,还会有自身抗体阳性、多系统受累等表现,不同年龄、性别均可发病,女性相对更易患自身免疫性疾病。例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多见于育龄期女性,可累及皮肤、肾脏、血液等多个系统,同时伴有淋巴结肿大。
过敏反应:接触某些过敏原后,如药物、食物、花粉等,可能引发过敏反应,导致淋巴结肿大。过敏引起的淋巴结肿大一般在脱离过敏原后,随着过敏症状的缓解而逐渐缩小。不同年龄和性别均可发生,儿童可能因食物过敏等出现淋巴结肿大,成年人则可能因药物或接触性过敏原出现。
二、淋巴癌相关的淋巴结肿大特点
1.淋巴瘤的淋巴结肿大特征
无痛性进行性肿大:淋巴癌引起的淋巴结肿大通常是无痛性的,而且会逐渐增大。例如霍奇金淋巴瘤,早期可出现颈部、锁骨上无痛性淋巴结肿大,随着病情进展,淋巴结会逐渐融合,增大速度可能相对较快。这种情况在各个年龄段都可能发生,但不同类型淋巴瘤的发病年龄有一定差异,霍奇金淋巴瘤多见于青年人和儿童,非霍奇金淋巴瘤则在各年龄组均可发病,老年人相对更常见。
可累及多个部位:淋巴癌可累及全身淋巴结,除了浅表淋巴结外,还可能累及纵隔、腹腔等深部淋巴结。例如纵隔淋巴结肿大可能压迫气管、食管等,引起呼吸困难、吞咽困难等症状;腹腔淋巴结肿大可能导致腹痛、腹部包块等表现。
2.通过检查鉴别淋巴癌与普通淋巴结肿大
影像学检查:超声检查可初步判断淋巴结的大小、形态、结构等。如果淋巴结皮质增厚、髓质消失、血流信号丰富等,可能提示异常。CT或PET-CT检查能更清晰地显示淋巴结的分布情况以及全身其他部位是否有受侵犯的病灶。例如PET-CT对于发现淋巴瘤的全身病灶范围有重要价值,可帮助判断是否为淋巴癌以及分期等。
病理活检:这是确诊淋巴癌的金标准。通过穿刺或切除淋巴结进行病理检查,观察细胞形态、免疫表型等,以明确是否为淋巴瘤以及具体的病理类型。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病理活检的操作方式和风险有所不同,儿童进行病理活检时需要更加精细的操作以减少对患儿的创伤,老年人则要考虑基础疾病等因素对活检的影响。
三、总结
淋巴结肿大不一定是淋巴癌,很多良性疾病也会引起淋巴结肿大。但如果出现无痛性进行性淋巴结肿大、多个部位淋巴结肿大等情况,应高度警惕淋巴癌的可能,需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不同年龄、性别患者出现淋巴结肿大时,都应引起重视,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详细的评估和检查,以便早期发现疾病并进行相应的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