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胸穿刺常见部位有锁骨中线第2肋间(适用于大多数单侧气胸且气体量多的患者,儿童、男女、不同生活方式及有肺部基础疾病者穿刺需注意相应情况)、腋前线第4-5肋间(适用于部分气胸量少或诊断性穿刺等情况,儿童、男女、不同生活方式及有胸部手术史者穿刺需注意相应情况)、肩胛线第7-8肋间(主要用于处理胸腔积液多合并气胸或闭式引流等情况,婴儿幼儿、男女、不同生活方式及有胸膜粘连病史者穿刺需注意相应情况)。
一、气胸穿刺常见部位
(一)锁骨中线第2肋间
1.适用情况:这是最为常用的穿刺部位,适用于大多数单侧气胸的患者,尤其是气体量较多的情况。从解剖学角度来看,此处是肺尖部的投影区域,在此处穿刺能够较为直接地抽取胸腔内的气体,缓解患者的呼吸困难等症状。
2.年龄因素影响:对于儿童患者,需要更加精准地定位,因为儿童的胸廓解剖结构与成人有差异,要避免损伤周围重要组织。在儿童中进行该部位穿刺时,需结合胸片等影像学检查来确定准确位置,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3.性别差异影响:一般来说,男女在该部位的解剖差异对穿刺操作本身影响不大,但在肥胖女性患者中,可能需要适当调整进针的深度和角度,以确保穿刺针能够顺利到达胸腔内,同时避免损伤乳房等组织。
4.生活方式影响:长期吸烟者可能存在肺部组织弹性等方面的变化,在该部位穿刺时,要注意进针的力度和深度,因为吸烟可能导致肺部顺应性改变,增加穿刺操作的难度和风险。
5.病史影响:有肺部基础疾病的患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其肺部结构已经存在一定程度的破坏,在锁骨中线第2肋间穿刺时,要更加小心,防止过度抽吸气体导致纵隔摆动等严重并发症。
(二)腋前线第4-5肋间
1.适用情况:适用于部分气胸量相对较少或者需要进一步明确胸腔内情况进行诊断性穿刺的患者。此部位相对较靠下,对于一些胸腔积液合并气胸的患者,也可以在此处进行穿刺,同时抽取气体和液体进行检查。
2.年龄因素影响:儿童在该部位穿刺时,要考虑肋骨的发育情况,儿童的肋骨较软,进针时需轻柔操作,避免骨折等情况发生。通过超声等辅助检查可以更好地定位,确保穿刺安全。
3.性别差异影响:女性患者乳房较大时,该部位穿刺要注意避开乳房组织,可选择在乳房下方的肋间进行穿刺,男性患者相对受此影响较小,但也需要注意局部组织的解剖结构。
4.生活方式影响:经常进行重体力劳动的患者,胸部肌肉较为发达,在该部位穿刺时,进针时要克服一定的肌肉阻力,但要注意避免损伤肌肉组织。
5.病史影响:有胸部手术史的患者,该部位可能存在粘连等情况,穿刺前需通过影像学评估粘连情况,选择合适的进针路径,防止损伤粘连的组织导致出血等并发症。
(三)肩胛线第7-8肋间
1.适用情况:主要用于处理胸腔积液较多同时合并气胸的患者,或者是需要进行闭式引流的情况。该部位胸腔内的液体和气体相对容易积聚,在此处穿刺可以较好地引流。
2.年龄因素影响:婴儿和幼儿在该部位穿刺时,由于胸廓较小,要精确把握进针深度,防止穿刺过深损伤肺部组织。可借助超声引导来提高穿刺的准确性。
3.性别差异影响:女性患者如果乳房下垂,该部位穿刺相对容易操作,但仍需注意避免损伤乳房下的组织。男性患者该部位穿刺一般相对顺利,但也需遵循解剖学原则。
4.生活方式影响:长期卧床的患者,胸腔内可能存在液体沉积,在该部位穿刺时,要注意无菌操作,防止引发胸腔感染,同时由于长期卧床导致的胸廓活动度减小,进针角度可能需要适当调整。
5.病史影响:有胸膜粘连病史的患者,该部位粘连可能更为严重,穿刺前需充分评估,可通过CT等检查了解粘连情况,在穿刺过程中缓慢进针,一旦遇到阻力不要强行进针,避免损伤重要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