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叉韧带损伤的治疗包括非手术和手术治疗。非手术适用于部分损伤轻、稳定性好的患者,有制动休息和康复训练;手术时机一般急性损伤后2-6周内,方式有单束和双束重建,术后分早期、中期、后期康复,不同患者康复进度有差异。
一、非手术治疗
(一)适用情况
对于部分损伤程度较轻、膝关节稳定性较好的交叉韧带损伤患者,可考虑非手术治疗。例如,儿童患者若损伤程度相对较轻,且经评估膝关节稳定性尚可时,可首先尝试非手术治疗;一些老年人身体状况较差,无法耐受手术,也可能选择非手术治疗。
(二)具体措施
1.制动休息:使用支具或石膏固定膝关节,限制膝关节的活动,避免损伤进一步加重。一般固定时间约为3-6周,在固定期间要注意保持膝关节处于功能位,定期复查,观察韧带恢复情况。
2.康复训练:在制动的后期,开始进行膝关节的康复训练,包括股四头肌的等长收缩训练,即在不引起膝关节明显活动的情况下,收缩股四头肌,每次收缩持续5-10秒,重复10-15次,每天3-4组;还有踝关节的主动屈伸训练等,以维持肌肉力量和关节活动度,为后续恢复做准备。康复训练需要在专业康复师的指导下进行,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逐渐增加训练强度和难度。
二、手术治疗
(一)手术时机
一般来说,对于急性交叉韧带损伤,若患者全身状况允许,应尽早进行手术治疗,通常在损伤后2-6周内进行手术较为合适。但对于一些特殊情况,如患者合并严重的软组织损伤或全身状况不稳定等,可能需要适当推迟手术时间。例如,年轻、活动量较大的患者,早期手术能更好地恢复膝关节功能,减少后期发生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的风险;而对于一些老年患者,虽然也需要手术,但需要充分评估其全身状况,如心脑血管功能等,以确保手术安全。
(二)手术方式
1.单束重建:是较为常用的手术方式之一。通过取患者自身的肌腱(如腘绳肌腱、髌腱等)或异体肌腱作为移植物,重建损伤的交叉韧带。手术中将移植物固定在胫骨和股骨的相应骨道内,恢复膝关节的稳定性。例如,采用髌腱作为移植物时,需要在髌腱上截取合适长度的肌腱,然后通过关节镜技术将其植入到胫骨和股骨的骨道中进行固定。
2.双束重建:相对于单束重建,双束重建能更好地恢复膝关节的正常生物力学环境。双束重建需要分别重建前交叉韧带的前内侧束和后外侧束,手术操作相对复杂,但对于一些高要求的患者,如运动员等,能提供更接近正常的膝关节稳定性和功能恢复。手术同样是通过关节镜技术,将双束移植物分别固定在相应的骨道内。
(三)术后康复
1.早期康复(术后1-6周):术后1周内主要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踝关节屈伸等简单的康复训练,促进血液循环,减轻肿胀。术后2-6周,逐渐增加膝关节的活动度训练,可在康复师的帮助下进行膝关节的被动屈伸活动,活动度逐渐从0°-90°左右开始增加,但要注意避免过度活动导致移植物损伤。同时,继续加强股四头肌的力量训练。
2.中期康复(术后6-12周):此阶段膝关节活动度进一步增加,可进行直腿抬高训练,从床边直腿抬高逐渐过渡到抗阻直腿抬高,增强股四头肌力量。开始进行平衡训练,如在平衡垫上进行单腿站立等训练,提高膝关节的稳定性。
3.后期康复(术后3个月以上):逐步增加负重训练,从部分负重开始,逐渐过渡到完全负重。进行更复杂的功能训练,如上下楼梯训练、慢跑等,恢复膝关节的正常功能,使患者能够逐渐恢复到受伤前的活动水平。康复过程中需要患者严格遵循康复计划,并且定期复查,根据恢复情况调整康复方案。不同年龄、性别和基础健康状况的患者康复进度可能会有所差异,例如年轻患者康复进度可能相对较快,而老年患者由于身体机能下降,康复进度可能较慢,需要更耐心地进行康复训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