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脱水需判断程度及皮肤干燥情况,轻度脱水可口服补液,中重度脱水需静脉补液,同时要做好皮肤清洁保湿,持续观察宝宝状况,不同年龄宝宝有特殊考虑,出现重度脱水等情况需及时就医。
一、判断脱水程度及皮肤干燥情况
1.轻度脱水:宝宝皮肤干燥程度相对较轻,可能仅有皮肤弹性稍降低,眼窝、前囟稍凹陷,尿量轻度减少等表现,此时宝宝一般情况尚可,精神稍差。
2.中度脱水:皮肤干燥较为明显,弹性差,眼窝、前囟明显凹陷,尿量明显减少,宝宝可能出现烦躁不安等表现。
3.重度脱水:皮肤干燥严重,弹性极差,眼窝、前囟深陷,无尿,宝宝可能出现精神萎靡、昏迷等严重表现。
二、补充水分的方式
1.口服补液
轻度脱水:对于6个月以上已添加辅食的宝宝,可给予口服补液盐Ⅲ,按照说明书配置后少量多次服用,以补充丢失的水分和电解质。例如,每50毫升呕吐或腹泻丢失量需补充50-100毫升口服补液盐溶液。对于6个月以下的宝宝,也可适当少量多次喂服母乳或配方奶来补充水分。
注意事项:口服补液时要缓慢少量给予,避免宝宝一次大量饮用引起呕吐,同时要密切观察宝宝口服补液后的反应,如脱水是否有改善等情况。
2.静脉补液
中度及重度脱水:当宝宝脱水情况较为严重时,如出现中度或重度脱水,口服补液不能满足宝宝水分和电解质补充需求时,需要及时进行静脉补液。医生会根据宝宝的体重、脱水程度等情况计算补液量和补液成分,通过静脉途径补充水分、电解质以及纠正酸碱平衡等。
三、皮肤护理
1.清洁皮肤
使用温水轻柔清洁宝宝皮肤,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肥皂等清洁剂。清洁时动作要轻柔,防止进一步损伤干燥的皮肤。例如,用柔软的毛巾轻轻擦拭皮肤,每天可根据宝宝情况清洁1-2次。
对于皮肤干燥部位,可以适当用温水湿敷,每次湿敷时间不宜过长,5-10分钟即可,保持皮肤适度湿润。
2.保湿处理
选择温和的婴儿保湿霜涂抹宝宝皮肤。在清洁皮肤后,及时涂抹保湿霜,以锁住皮肤水分,缓解皮肤干燥。例如,可选择含有天然油脂成分如凡士林等的保湿霜,每天可根据皮肤干燥情况涂抹2-3次。
四、观察与就医指征
1.持续观察
密切观察宝宝的精神状态、皮肤弹性、前囟、眼窝、尿量等情况。如果宝宝在补充水分后皮肤干燥情况没有改善甚至加重,或者出现精神萎靡、哭闹无泪、尿量极少等情况,需要及时处理。
2.及时就医
当宝宝出现重度脱水表现,如无尿、精神极度萎靡、昏迷等情况时,需立即送往医院进行紧急救治。另外,如果宝宝脱水是由于严重腹泻、呕吐等疾病引起,且经过家庭初步处理后脱水情况无改善,也应及时就医进一步明确病因并进行治疗。
五、不同年龄宝宝的特殊考虑
1.新生儿
新生儿脱水时皮肤干燥的表现可能不太典型,因为新生儿皮肤本身相对较嫩,但一旦出现脱水,病情变化较快。对于新生儿补充水分要特别小心,口服补液时更要缓慢,防止引起呛咳等情况。如果新生儿出现皮肤干燥,需及时咨询医生,因为新生儿脱水可能由多种严重原因引起,如感染等,医生会根据新生儿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和处理。
2.婴儿期(1-12个月)
婴儿期宝宝对脱水的耐受性相对较差,皮肤干燥往往提示体内水分丢失较多。在护理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婴儿的喂养需求来补充水分,比如按照婴儿配方奶的冲调比例准确冲调奶粉,保证婴儿摄入足够水分。同时,注意婴儿的皮肤护理要更加细致,避免因皮肤干燥引起皮肤破损等问题。
3.幼儿期(1-3岁)
幼儿期宝宝已经有一定的表达能力,如果宝宝能表达口渴等情况,要鼓励宝宝主动饮水。但如果宝宝因疾病等原因不能主动饮水,要按照上述补液方式及时为宝宝补充水分。在皮肤护理方面,除了正常清洁保湿外,要注意避免幼儿搔抓干燥的皮肤,防止皮肤破损感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