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颌淋巴结肿痛的原因包括感染性因素和非感染性因素。感染性因素有口腔颌面感染(如牙龈炎、智齿冠周炎、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头面部其他感染(如耳部感染、面部皮肤感染);非感染性因素有恶性肿瘤相关(如淋巴瘤、转移癌)、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发现下颌淋巴结肿痛应及时就医检查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不同人群需关注对应相关情况。
一、感染性因素
(一)口腔颌面感染
1.牙龈炎
年龄方面:各年龄段均可发生,儿童可能因口腔卫生习惯不良等导致,成人也常见。生活方式上,不注意口腔清洁、爱吃甜食等易引发。病史方面,若有长期口腔卫生差的情况,更易出现。当牙龈发生炎症时,细菌可蔓延至下颌淋巴结,引起下颌淋巴结肿痛。牙龈局部会有红肿、出血等表现,炎症通过淋巴引流途径累及下颌淋巴结。
2.智齿冠周炎
年龄上,18-25岁左右的青年多见,这与智齿萌出的时间相关。生活方式中,智齿萌出空间不足等情况常见。病史方面,若有智齿反复发炎的经历,此次更易出现下颌淋巴结肿痛。智齿周围软组织发生炎症,炎症可扩散至下颌淋巴结,导致淋巴结肿大、疼痛,同时智齿部位会有红肿、疼痛,甚至张口受限等表现。
3.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
各年龄段均可发病,儿童相对更易患。生活方式上,机体抵抗力下降时易发病。病史方面,有扁桃体炎反复发作史者风险更高。扁桃体的炎症可通过淋巴系统波及下颌淋巴结,引起下颌淋巴结肿痛,同时扁桃体部位会有明显的红肿、疼痛,可能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
(二)头面部其他感染
1.耳部感染
年龄上,儿童耳部感染相对常见,如小儿急性中耳炎。生活方式中,游泳等导致耳部进水等情况可能诱发。病史方面,有耳部疾病史者更易出现。耳部的感染,如中耳炎,炎症可经淋巴途径累及下颌淋巴结,引起下颌淋巴结肿痛,耳部会有疼痛、听力下降等表现。
2.面部皮肤感染
各年龄段均可能发生,皮肤破损等是常见诱因。生活方式中,不注意面部皮肤清洁、有外伤等情况易导致。病史方面,有面部皮肤破损感染史者风险增加。面部皮肤的感染,如疖肿等,细菌感染后可通过淋巴引流到下颌淋巴结,引起淋巴结肿痛,局部皮肤可见红肿热痛的疖肿表现。
二、非感染性因素
(一)恶性肿瘤相关
1.淋巴瘤
各年龄段都可能发病,病因尚不完全明确,可能与遗传、免疫等因素相关。病史方面,有淋巴瘤家族史等情况需警惕。淋巴瘤可表现为淋巴结无痛性或伴有疼痛的肿大,下颌淋巴结也可能受累,同时可能伴有发热、消瘦、盗汗等全身症状。
2.转移癌
不同年龄段因原发肿瘤不同而异,比如头颈部的恶性肿瘤,如鼻咽癌等,可转移至下颌淋巴结,引起淋巴结肿痛。病史方面,有头颈部恶性肿瘤病史者需高度重视。原发肿瘤的癌细胞通过淋巴转移途径到达下颌淋巴结,导致淋巴结肿大、疼痛,可通过相关检查如影像学检查、病理活检等来明确是否为转移癌。
三、其他因素
(一)免疫性疾病
1.系统性红斑狼疮
多见于育龄女性。病因与自身免疫紊乱等相关。病史方面,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病史者需关注。系统性红斑狼疮可累及淋巴结,引起下颌淋巴结肿痛,同时伴有面部红斑、关节疼痛、口腔溃疡等多系统受累表现。
2.干燥综合征
多见于中年女性。病因与自身免疫攻击唾液腺等外分泌腺相关。病史方面,有自身免疫性疾病倾向者需留意。干燥综合征可出现下颌淋巴结肿痛,同时有口干、眼干等症状。
当发现下颌淋巴结肿痛时,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的检查,如体格检查、血常规、影像学检查等,以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对于儿童患者,家长要更加关注其口腔、耳部等部位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异常并就医;对于女性患者,要考虑免疫性疾病等特殊情况的可能;对于有肿瘤相关高危因素的人群,要定期进行相关筛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