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癌前病变是宫颈癌发生发展的中间阶段,由高危型HPV持续感染等引起,多数无明显症状,部分有阴道不规则流血、分泌物增多等表现,通过宫颈细胞学检查、HPV检测、阴道镜检查及病理活检诊断,治疗包括宫颈锥切术和观察随访,可通过接种HPV疫苗、定期妇科检查、保持健康生活方式预防。
一、定义
宫颈癌前病变是指宫颈区域发生的细胞异常增殖,但还未达到宫颈癌的程度,是宫颈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一个中间阶段。它通常是由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持续感染引起的。不同年龄阶段女性感染HPV的风险有所不同,比如年轻女性性活跃期感染HPV的概率相对较高,但通过自身免疫力有可能清除病毒,而年龄较大女性免疫力相对下降,HPV持续感染风险增加。生活方式方面,长期吸烟、多次流产等不良生活方式会影响机体免疫力,增加宫颈癌前病变发生风险。有宫颈癌家族病史的人群属于高危人群,比无家族病史人群患宫颈癌前病变几率更高。
二、临床表现
多数宫颈癌前病变患者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部分人可能出现阴道不规则流血,比如在性交后、妇科检查后或绝经后出现少量阴道流血;也可能有阴道分泌物增多的情况,分泌物可能呈白色或血性,伴有异味等。对于不同年龄女性,年轻女性出现阴道不规则流血可能更容易被忽视,因为常误以为是月经紊乱等情况;而绝经后女性出现阴道流血则要高度警惕,因为这是比较危险的信号。
三、诊断方法
1.宫颈细胞学检查:常用的有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测(TCT),通过采集宫颈表面的细胞进行检查,观察细胞形态是否有异常,从而初步判断是否存在癌前病变相关细胞。一般来说,30岁以上女性建议定期进行TCT检查,若结果异常则需要进一步检查。
2.HPV检测:高危型HPV检测可以明确是否存在高危型HPV感染,因为大部分宫颈癌前病变与高危型HPV持续感染有关。如果HPV检测结果为高危型阳性,需要结合TCT结果进一步评估。
3.阴道镜检查:当宫颈细胞学检查或HPV检测发现异常时,需要进行阴道镜检查,通过阴道镜放大观察宫颈病变部位,选择可疑病变部位进行活检,活检组织送病理检查是确诊宫颈癌前病变的金标准。病理检查会明确病变细胞的分化程度、病变范围等情况。
四、治疗方式
1.宫颈锥切术:包括宫颈冷刀锥切术和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术)等。对于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CIN2、CIN3)通常会采取宫颈锥切术,切除病变组织,术后需要定期复查,因为存在病变残留或复发的可能。不同年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略有不同,年轻患者生殖需求较高,术后要关注宫颈机能等情况;老年患者术后要注意伤口愈合及感染等问题。
2.观察随访:对于低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CIN1),部分年轻免疫力正常女性有自然消退的可能,所以可以选择观察随访,定期复查宫颈细胞学、HPV等项目,密切关注病变变化情况。如果病变持续进展再考虑进一步治疗。
五、预防措施
1.接种HPV疫苗:目前有二价、四价、九价HPV疫苗,分别针对不同型别HPV。适龄女性可以根据自身情况接种HPV疫苗,降低HPV感染风险,从而预防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发生。一般9-45岁女性可以接种相关疫苗,不同价型疫苗接种年龄范围有差异,比如二价疫苗适合9-45岁,四价适合20-45岁,九价适合16-26岁。
2.定期进行妇科检查:尤其是30岁以上女性,建议每1-2年进行一次宫颈细胞学检查和HPV检测,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有性生活的女性都应该重视妇科检查,即使接种了HPV疫苗也不能替代定期妇科检查。
3.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均衡饮食,摄入富含维生素、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瘦肉、鱼类等;适度运动,增强机体免疫力;戒烟限酒,减少不良因素对身体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