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力性气胸是严重气胸类型,由肺大疱破裂、外伤等致气体形成活瓣进胸膜腔致压力升高,有呼吸困难、胸痛、休克等表现,可通过胸部X线、CT诊断,需紧急胸腔穿刺排气等治疗,及时治预后较好,要避免高危因素预防。
一、定义
张力性气胸是一种较为严重的气胸类型,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气体进入胸膜腔后,形成活瓣样结构,使得气体只能进不能出,从而导致胸膜腔内压力不断升高的一种病理状态。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
病因:多由肺大疱破裂、外伤等引起。例如,肺部存在肺大疱时,当肺内压力升高,肺大疱破裂,气体进入胸膜腔,而破裂口形成活瓣,使得气体持续进入胸膜腔。外伤导致的胸廓破损,也可能形成类似活瓣,使外界空气不断进入胸腔。
发病机制:气体不断进入胸膜腔,导致胸膜腔内压力迅速升高,超过大气压。患侧肺被严重压缩,纵隔向健侧移位,进而压迫健侧肺,影响肺的通气和换气功能,还会压迫腔静脉等大血管,影响血液循环。
三、临床表现
症状
呼吸困难:患者会出现明显的呼吸急促,是最突出的症状,这是由于患侧肺被压缩,通气功能严重受限所致,严重时可出现端坐呼吸、发绀等表现。例如,儿童患者可能会表现出呼吸费力、鼻翼扇动等,年龄较小的儿童可能还会出现哭闹不安、拒食等情况,因为呼吸困难影响了正常的呼吸和进食。
胸痛:患侧胸部可出现剧烈疼痛,疼痛程度较为严重,疼痛性质多为刺痛或胀痛,疼痛可随呼吸运动而加重。
休克表现:若病情进展迅速,胸膜腔内压力极度升高,可导致患者出现休克症状,如面色苍白、冷汗、脉搏细速、血压下降等。这种情况在成人和儿童中都可能发生,尤其是儿童,由于其机体代偿能力相对较弱,休克症状可能出现得更为迅速和明显。
体征
胸廓饱满:患侧胸廓隆起,患侧呼吸运动减弱。
叩诊呈鼓音:患侧胸部叩诊时呈鼓音,这是因为胸膜腔内气体积聚,肺组织被压缩,含气量减少,而气体的叩诊音为鼓音。
呼吸音减弱或消失:患侧呼吸音明显减弱或消失,这是由于肺组织被压缩,通气功能丧失所致。
四、诊断方法
影像学检查
胸部X线检查:是诊断张力性气胸的重要方法。可见患侧胸腔大量积气,肺组织明显压缩,纵隔向健侧移位。对于儿童患者,胸部X线检查可以清晰地显示胸腔内的气体情况和肺组织的压缩程度,但需要注意辐射剂量的控制,尽量采用合适的曝光条件以减少对儿童的辐射影响。
胸部CT检查:对于一些不典型的病例或需要更精确评估的情况,可进行胸部CT检查。胸部CT能够更清晰地显示胸膜腔内气体的分布、肺组织的压缩程度以及是否存在其他病变,如肺大疱等。
五、治疗原则
紧急处理:立即进行胸腔穿刺排气,迅速缓解胸腔内的高压状态。在紧急情况下,可用粗针头在患侧锁骨中线第二肋间刺入胸腔,尽快排出气体。对于儿童患者,进行胸腔穿刺时要更加轻柔、准确,避免损伤周围组织。
进一步治疗:在紧急排气后,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进一步的治疗方式,如胸腔闭式引流术。通过胸腔闭式引流,可以持续引流胸腔内的气体,促使肺复张。对于由肺大疱破裂引起的张力性气胸,在病情稳定后,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如肺大疱切除术,以防止气胸复发。对于外伤导致的张力性气胸,需要同时处理外伤伤口等情况。
六、预后及预防
预后:及时诊断和治疗的张力性气胸患者,预后一般较好。但如果治疗不及时,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呼吸循环衰竭,甚至危及生命。儿童患者由于机体的代偿能力和恢复能力与成人有所不同,及时治疗后多数也能取得较好的预后,但需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预防:对于有肺大疱等基础疾病的患者,要注意避免剧烈咳嗽、屏气等导致肺内压力升高的情况。对于外伤高危人群,要注意加强防护,避免胸部外伤。定期进行健康体检,早期发现肺部潜在的病变并及时处理,有助于预防张力性气胸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