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腺癌CT具有多种特征,肿块形态多样、大小不一,边缘可现毛刺征、分叶征,密度多不均匀且有坏死区和磨玻璃影,增强扫描多不均匀强化,部分累及胸膜有胸膜凹陷征,还可致支气管截断、狭窄等,这些特征有助于肺腺癌的诊断、病情评估及治疗方案选择,不同人群因自身因素可能有表现差异,需结合多方面综合判断。
肺腺癌的CT肿块形态多样,可为圆形、类圆形、不规则形等。一般来说,肿块大小不一,早期可能较小,随着病情进展可逐渐增大。研究表明,部分肺腺癌肿块直径在数厘米不等,其形态不规则者往往提示肿瘤生长具有侵袭性,与肿瘤细胞的浸润性生长特性相关。对于不同年龄、性别人群,肿块的生长速度可能有所差异,比如老年患者由于机体代谢等因素,肿块增长速度可能相对较缓慢,但也需结合具体病情判断。
意义:肿块形态不规则提示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可能较差,侵袭性强;肿块大小可初步判断肿瘤的进展阶段,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
边缘特征
多数肺腺癌CT边缘可表现为毛刺征,即肿瘤边缘有细短的毛刺样突起,这是因为肿瘤细胞向周围组织浸润生长,破坏周围肺组织所致。部分还可能有分叶征,肿瘤呈凹凸不平的分叶状,是由于肿瘤各部位生长速度不一致造成。对于有吸烟史的人群,肺腺癌出现毛刺征、分叶征的概率可能相对较高,因为吸烟等不良生活方式会损伤呼吸道上皮细胞,增加肺部肿瘤发生的风险,进而影响肿瘤的CT边缘表现。
意义:毛刺征、分叶征是肺腺癌较为典型的边缘特征,有助于肺腺癌的影像学诊断,结合其他特征可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密度特征
肺腺癌的CT密度多不均匀,内部可存在更低密度的坏死区,这是由于肿瘤组织生长迅速,中心部分血液供应相对不足,导致组织坏死。也可伴有磨玻璃密度影,磨玻璃影根据其中血管等成分的多少又可分为纯磨玻璃密度影和混合磨玻璃密度影。在不同性别中,密度特征可能无明显特异性差异,但对于有基础肺部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肺腺癌的密度特征可能会受到基础疾病的影响,使其CT表现不典型,需要结合临床其他检查进一步鉴别。
意义:密度不均匀及坏死区的存在提示肿瘤的恶性程度可能较高,磨玻璃密度影在肺腺癌的早期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尤其是纯磨玻璃密度影往往提示原位癌或不典型腺瘤样增生等早期病变。
强化特征
肺腺癌在增强CT扫描时多表现为不均匀强化,强化程度一般低于周围正常肺组织的强化程度,但也有部分肿瘤强化较明显。其强化机制与肿瘤内部的血管生成有关,肿瘤新生血管丰富但结构不完善,导致强化不均匀。对于老年患者,由于血管弹性等变化,强化特征可能与年轻患者有所不同,需要综合分析。
意义:强化特征可帮助判断肿瘤的血供情况,辅助鉴别肿瘤的良恶性,不均匀强化结合其他CT表现对肺腺癌的诊断和病情评估有重要意义。
胸膜改变
部分肺腺癌可累及胸膜,出现胸膜凹陷征,表现为肿瘤与胸膜之间有三角形或喇叭形的凹陷,这是因为肿瘤组织牵拉胸膜所致。女性患者在肺腺癌发生胸膜改变时,需注意与乳腺疾病等导致的胸膜反应相鉴别,同时对于有长期接触石棉等职业暴露史的人群,胸膜改变的发生概率可能增加,需要详细询问职业史等情况来综合判断。
意义:胸膜凹陷征是肺腺癌较为特异的胸膜改变表现,对肺腺癌的诊断有提示作用。
支气管改变
肺腺癌可引起支气管的改变,如支气管截断,肿瘤生长阻塞支气管,导致支气管在CT上表现为突然截断的现象;也可出现支气管狭窄,管腔变窄。不同年龄人群支气管改变的表现可能因气道的弹性等差异而有一定不同,比如儿童由于气道较为柔韧,支气管截断等改变相对少见,但成人肺腺癌更易出现此类支气管改变。
意义:支气管截断、狭窄等改变有助于判断肿瘤与支气管的关系,对评估肿瘤的分期和制定治疗方案有重要参考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