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胃癌发现率低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症状不典型易被忽视或误诊;大众筛查意识淡薄,包括健康意识不足和对胃镜检查恐惧,医疗层面存在基层医疗服务能力限制及筛查推广不足;高危人群未得到有效监测,存在界定不清或重视不够、监测措施落实不到位情况;诊断技术有局限性,胃镜检查本身受操作和设备限制,其他检查方法补充不足。
一、早期胃癌发现率低的原因之——症状不典型
早期胃癌往往没有特异性的症状,多数患者可能仅有上腹部不适、隐痛、饱胀感、食欲减退等非特异性症状,这些症状与胃炎、胃溃疡等常见胃部疾病的表现相似,容易被患者忽视或被医生误诊为其他良性疾病,从而导致延误进一步检查,如胃镜检查等,使得早期胃癌难以被及时发现。例如,一项研究显示,约30%的早期胃癌患者最初因类似胃炎的症状就诊,而未进行进一步的胃镜排查。
二、早期胃癌发现率低的原因之——筛查意识淡薄
(一)大众层面
1.健康意识不足:很多人缺乏定期进行胃部健康检查的意识,尤其是在没有明显不适症状时,不会主动去进行相关筛查。例如,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或健康知识普及相对落后的群体中,对胃癌筛查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认为只有出现严重症状才需要就医,这就错过了早期发现胃癌的时机。
2.对胃镜检查的恐惧:胃镜检查对于部分人来说是一种较为侵入性的检查,会带来一定程度的不适,如恶心、呕吐等,导致很多人不愿意接受胃镜检查,从而错过通过胃镜发现早期胃癌的机会。
(二)医疗层面
1.基层医疗服务能力限制:基层医疗机构的胃镜检查设备相对匮乏,医生的胃镜操作技术水平参差不齐,且对于早期胃癌的识别能力可能有限,容易出现漏诊情况。此外,基层医疗中对于胃部疾病的初步诊断和分诊不够精准,不能及时将有高危因素或可疑症状的患者转诊至上级医院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检查。
2.筛查推广不足:在临床诊疗中,医生对于胃癌筛查的宣传和推广不够主动,没有充分向患者尤其是高危人群(如有胃癌家族史、长期幽门螺杆菌感染、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等癌前病变的人群)强调进行定期筛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三、早期胃癌发现率低的原因之——高危人群未得到有效监测
(一)胃癌高危人群界定不清或重视不够
1.高危人群界定:虽然临床上有明确的胃癌高危人群范围,如年龄40岁以上、有胃癌家族史、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胃黏膜巨大皱襞症等癌前病变、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等,但在实际临床工作中,对于这些高危人群的识别可能存在不足,没有将其纳入规范化的监测流程。
2.监测措施落实不到位:即使识别出高危人群,对于他们的监测频率和监测手段的执行不够严格。例如,对于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患者,没有按照规定的时间间隔进行胃镜复查及相关指标检测,使得早期胃癌在这些高危人群中不能被及时发现。
四、早期胃癌发现率低的原因之——诊断技术的局限性及漏诊可能
(一)胃镜检查本身的局限性
1.操作因素:胃镜检查的质量依赖于医生的操作经验和技术水平,如检查时视野暴露不完全、对病变部位观察不细致等情况可能导致早期胃癌的漏诊。例如,对于一些位于胃黏膜皱襞深处或较小的早期病变,可能因为医生操作时的疏忽而未能发现。
2.设备分辨率限制:虽然现代胃镜设备的分辨率不断提高,但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对于非常微小的早期病变,尤其是一些黏膜内癌等,可能在当时的检查设备下难以被清晰识别。
(二)其他检查方法的补充不足
除胃镜外,一些其他的辅助检查对于早期胃癌的诊断有一定帮助,如胃蛋白酶原检测、幽门螺杆菌检测、血清胃泌素17检测等,但这些检查方法存在一定的假阳性或假阴性率,单独使用时不能完全准确地筛查出早期胃癌,需要结合胃镜等检查手段,但在实际应用中,这些辅助检查的联合应用及解读不够规范,也影响了早期胃癌的发现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