褥疮需评估部位、大小等并分期,一期至四期处理不同;一般处理要减压(卧床者定时翻身、用辅助设备,坐轮椅者选减压坐垫并改坐姿)、清洁创面(不同分期清洁方式不同);创面治疗可药物辅助(依情况用促愈或抗感染药)、选合适敷料;营养支持要保证充足蛋白质、维生素等摄入;特殊人群如老年人要细致护理并关注基础病,儿童要温和操作选合适产品,长期卧床有基础病患者要管理基础病以利褥疮愈合与预防复发。
1.褥疮的评估与分期
评估:首先要观察褥疮的部位、大小、深度、创面情况等。通过视诊和触诊来判断,例如查看皮肤是否有破损、颜色变化(如发红、发紫等)、是否有渗出等。
分期:褥疮通常分为四期。一期褥疮表现为局部皮肤红、肿、热、痛或麻木,皮肤完整;二期褥疮是表皮或真皮受损,出现浅表溃疡;三期褥疮涉及皮肤全层,达到皮下组织,但未穿透筋膜;四期褥疮则累及肌肉、骨骼等深层组织。不同分期的处理方法有所不同。
2.一般处理措施
减压
对于卧床患者:定时翻身是关键,一般每2-3小时翻身一次,可使用气垫床等辅助设备来减轻局部压力。例如,对于长期卧床的老年患者,频繁翻身能有效降低身体同一部位长时间受压的风险。
对于坐轮椅的患者:要注意坐垫的选择,使用减压坐垫,并且每隔一段时间就要改变坐姿,减轻臀部等部位的压力。
清洁创面
对于一期褥疮,保持局部清洁干燥即可,可以用温水轻轻清洗局部皮肤,然后用柔软的毛巾擦干。
对于二期及以上的褥疮,需要用生理盐水等温和的清洁剂清洗创面,清除创面的分泌物、坏死组织等。清洗时要注意操作轻柔,避免加重创面损伤。例如,对于年幼的儿童患者,清洗时要特别小心,防止引起患儿不适。
3.创面治疗
药物治疗辅助
对于一些浅表的褥疮创面,可以使用一些促进创面愈合的药物,如生长因子类药物。这类药物能够刺激细胞的增殖和迁移,加速创面的愈合。但在使用时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年龄、健康状况等谨慎选择。对于儿童患者,要严格遵循儿科用药的安全原则,避免使用可能对儿童生长发育有不良影响的药物。
对于有感染迹象的褥疮创面,可能需要使用抗生素,但使用抗生素要严格掌握指征,避免滥用。
创面敷料选择
对于渗出较少的创面,可以使用水胶体敷料,它能够保持创面的湿性环境,有利于创面愈合。
对于渗出较多的创面,可使用藻酸盐敷料等吸收性好的敷料。不同的敷料适用于不同分期和情况的褥疮创面,要根据实际创面情况进行选择。
4.营养支持
良好的营养状况对于褥疮的愈合非常重要。患者需要摄入充足的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例如,蛋白质是创面修复的重要原料,患者可以多食用瘦肉、鱼类、蛋类、豆类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维生素C、维生素E等有助于促进创面愈合,可通过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来获取。对于特殊人群,如老年人消化功能可能较弱,需要注意营养物质的易消化吸收;儿童患者则要保证营养均衡,以满足生长发育和创面修复的需求。
5.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老年人:老年人皮肤薄、弹性差,更容易发生褥疮。在护理过程中要更加细致地进行翻身、清洁等操作,同时要关注老年人的整体健康状况,如是否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因为基础疾病可能会影响褥疮的愈合。例如,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创面愈合会比较困难,所以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出现褥疮,要同时积极控制血糖。
儿童:儿童皮肤娇嫩,在处理褥疮时要特别注意操作的温和性。要选择合适的敷料和药物,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产品。同时,要密切观察儿童的创面变化,因为儿童的创面愈合能力相对较强,但如果护理不当也容易加重病情。
长期卧床且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如患有脑血管疾病长期卧床的患者,除了做好褥疮的常规护理外,还要注意基础疾病的管理,如控制血压、血糖等,因为基础疾病的稳定对于褥疮的愈合和预防复发至关重要。



